环境暴露测量指
A:环境内暴露测量 B:环境外暴露测量 C:健康效应测量 D:生物标志物测量 E:生物有效剂量测量
毒理学鼻祖Paracelsus提出"剂量决定毒物",即所有物质都有一定毒性,惟有剂量能区别毒物。因此,自毒理学诞生之日起,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便是研究的核心
为通过数学的方法更加准确地计算LD
等参数,通常将S型剂量一反应曲线进行转换,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纵坐标标识单位为反应频率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B: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高斯曲线 C: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时,非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D:横坐标剂量单位为对数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E: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同时横坐标剂量单位为对数时,非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随着暴露剂量增加而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表明
A:存在联系的合理性 B:存在联系的强度 C: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D:存在联系的一致性 E:时间顺序合理,先因后果
某流行病学研究选择了1000名因素A的暴露者和2000名非暴露者,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1000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在2000名非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
估计10年中疾病X与因素A暴露史联系的特异危险度为
A:0 B:25‰ C:100‰ D:50‰ 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
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随着暴露剂量增加而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表明()
A:存在联系的合理性 B:存在联系的强度 C: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 D:存在联系的一致性 E:时间顺序合理,先因后果
在判断因果联系的标准中,随着暴露剂量增加而联系强度也随之增大,表明()
A:存在联系的合理性 B:存在联系的强度 C: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 D:存在联系的一致性 E:时间顺序合理,先因后果
环境暴露测量指()。
A:环境内暴露测量 B:环境外暴露测量 C:健康效应测量 D:生物标志物测量 E:生物有效剂量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