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内疚

当我们在生活中违背了我们的高层次的本性或者存在价值(如正义,真理)时所产生的适当的健康的内疚感。也可以称为天生负罪感。

求助者:男性,25岁,未婚,饭店服务员。求助者自述:因感情问题而苦恼,伴有失眠,一月余。案例介绍:求助者在高中时曾经与班里的一位女同学关系很好,毕业后成为恋人。因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彼此不常见面。半年前,在老乡聚会时认识了一个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开始只是作为一般的朋友相处。有一次他发烧,女孩来看他,给他做饭、洗衣服,他很感动,对女孩产生感情并开始约会。一个多月前,家乡的女朋友突然来了,提出要在这里找工作,还讨论准备结婚的事。求助者很矛盾,两个女朋友自己都喜欢,舍去谁都觉得为难,现在不知该怎么办,有时很内疚,觉得对不起她们。有时觉得自己不道德,为此苦恼、烦躁。最近半个多月,经常失眠,不想吃饭,偶尔心慌、出汗、做噩梦。虽然能每天工作,但是效率下降,觉得活着真难。有时会出现离奇的想法,比如,自己要是能分身就好了。还曾经把两个女朋友认错,担心自己会得精神病,因此来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相貌较好,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来城市打工。希望心理咨询师能指导他该怎么办,选择哪个女朋友好。

该求助者对自己有两个女朋友的看法是()。

A:内疚 B:不道德 C:苦恼 D:很矛盾

对内疚最好的处理是()

A:让内疚者说出他们的感受 B:试图为内疚者开脱 C:改变内疚者的信念 D:安慰内疚者心理

对他人伤害的内疚会导致()

A:宣泄感 B:幸福感 C:刺激感 D:孤独感

一些危机受害者或旁观者认为自己比深受危机伤害的人幸运,而感到一定程度的内疚属于()

A:幸存者内疚 B:对他人伤害的内疚 C:责难者内疚 D:孤独感内疚

关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主动对内疚”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儿童的主动性增强 B:积极主动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C:如果父母肯定儿童的主动行为,儿童就易于解决这个阶段的危机 D:如果父母经常嘲笑儿童的主动行为,儿童就会感到内疚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8岁,公务员。受婚恋困扰,伴有睡眠困难,食欲差一月余。
求助者自述:我和未婚妻是研究生时的同学,本来计划毕业后结婚,但因房价忽高忽低,迟疑没有买房,婚事就耽搁了。我们领导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儿,和我是一个专业的,领导让我辅导她,后来我感觉她很喜欢我。之后领导经常请我到他家吃饭,并多次暗示我应该追求他的女儿。我也喜欢领导的女儿,没说我有未婚妻的事实。最近未婚妻提出“五一”结婚,可是领导提出希望我和他女儿恋爱。我想向未婚妻坦白,可是又担心她来单位闹事。想向领导坦白,又害怕失去他的照顾和他女儿的喜爱。最近一个多月,开始失眠,食欲下降,虽然能够坚持工作,但效率下降。经常出现心慌,出汗,多梦,心情烦躁不安。想象自己要是能分身就好了。还曾经错把别的女孩看成未婚妻,以为她悄悄来单位了。我觉得很内疚,对不住未婚妻,觉得自己道德败坏,欺骗了领导和领导的女儿。随着“五一”临近,越来越紧张不安,我担心会得精神病,因此来寻求帮助,希望能够告诉我该怎么办,到底选择哪个女孩比较好。
该求助者的感知症状是( )。

A:错觉 B:幻觉 C:妄想 D:内疚

“它不是让诚实者为他们的不诚实而内疚自责,却是让诚实者为他们竟然不能放弃自己的诚实而自惭形秽。” 下列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诚实者与不诚实者都内疚 B:不诚实者内疚 C:诚实者内疚 D:诚实者与不诚实者都不内疚

“它不是让不诚实者为他们的不诚实而内疚自责,却是让诚实者为他们竟然不能放弃自己的诚实而自惭形秽。” ? ?下列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

A:诚实者与不诚实者都内疚 B:不诚实者内疚 C:诚实者内疚 D:诚实者与不诚实者都不内疚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