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60岁,腰背疼痛4个多月,有时不规则发热,伴尿频尿痛。化验:尿蛋白(+++),白细胞5~10/HP,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在β和γ区带间有M-蛋白(39.5%)。
若病程后期贫血进行性加重,病人外周血浆细胞占30%,绝对值为2.5x10
/L。此时的诊断是( )
A:终末期多发性骨髓瘤 B: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C:合并淀粉样变性 D: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E: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某男,38岁。贫血2年,肝脾肋下未及,Hb68g/L,RBC2.3×10
/L,WBC2.7×10
/L,PLT38×10
/L,分类N33%,L66%,M2%,未见幼红细胞。骨髓增生接近活跃,粒系、红系多为晚期细胞,全片仅一枚巨核细胞,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50岁女性患者,运动后胸痛一年,检查发现血红蛋白206g/L,血细胞比容为63%,脾脏不大。为判断是否为红细胞增多症,以下检查哪一条外,其余都适用
A:51铬红细胞容量测定 B:动脉血液气体分析 C:肝脾扫描 D:骨髓穿刺和活检 E:检测红细胞生成素活性
某女,60岁,腰背疼痛4个多月,有时不规则发热,伴尿频尿痛。化验:尿蛋白(+++),白细胞5~10/HP,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在B和γ区带间有一M蛋白(39.5%)
若病程后期贫血进行性加重,患者外周血浆细胞占30%,绝对值为2.5×10/L。此时的诊断是
A:终末期多发性骨髓瘤 B: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C:合并淀粉样变性 D: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E: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
某男,55岁。腰背部疼痛半年余,时有不规则发热,伴尿频、尿痛感就诊。化验:尿蛋白(+++),白细胞10~15/HP,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在β和γ区带之间有一M蛋白0.395(39.5%)。拟诊为多发性骨髓瘤(MM)。
血清蛋白电泳出现一峰高尖,底狭窄的单克隆蛋白,称为M蛋白,这主要是因为
A:此类蛋白为单克隆细胞所分泌 B:此蛋白主要见于骨髓瘤患者 C:此蛋白主要见于巨球蛋白血症 D:此蛋白主要见于意义未定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GUS) E:此蛋白是单核一巨噬细胞所分泌
某男,55岁。腰背部疼痛半年余,时有不规则发热,伴尿频、尿痛感就诊。化验:尿蛋白(+++),白细胞10~15/HP,尿本-周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在β和γ区带之间有一M蛋白0.395(39.5%)。拟诊为多发性骨髓瘤(MM)。
[假没信息]假如在病程后期病人高热、咳嗽、两肺有湿啰音,患者外周血涂片浆细胞占0.23(23%),浆细胞绝对计数2.2×10/L。此时的诊断是
A: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B:肺炎 C:原发性浆细胞性白血病 D:继发性浆细胞性白血病 E:终末期多发性骨髓瘤
某患者进行
Tc-热变性红细胞脾脏显像时出现外周血池影明显增高。
请问可能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
A:显像剂注射时间与显像时间间隔太短 B:红细胞变性程度不够 C:红细胞标记率不高 D:脾脏功能低下 E:以上均有可能
某患者进行
Tc-热变性红细胞脾脏显像时出现外周血池影明显增高。
如果图像中甲状腺显影清晰,则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A:显像剂注射时间与显像时间间隔太短 B:红细胞变性程度不够 C:红细胞标记率不高 D:脾脏功能低下 E:采集图像计数过高
某男性患者,37岁。因间断发热2个月,皮下及牙龈出血半个月入院。血常规:Hb80g/L,WBC9.8×10[~9.gif" />/L,N48%,淋巴细胞52%。骨髓象示M6红白血病期。血型:正定:抗A(-),抗B(++++);反定:A标准红细胞(+),B标准红细胞(-)。化疗期间,输注红细胞4个单位,同时配合药物治疗,病情有所改善。化疗间歇期间,因高热咽痛6天再次入院。血常规:Hb66g/L,WBC4.8×10[~9.gif" />/L,M66%,淋巴细胞34%,幼稚细胞为10%。申请输血,复查血型发现,正定型:抗A(-),抗B(-);反定型:A标准红细胞(+),B标准红细胞(-)。
第一次入院化疗期间,理论上可以给患者输注的红细胞制剂有
A:A型悬浮红细胞 B:B型悬浮红细胞 C:O型悬浮红细胞 D:AB型悬浮红细胞 E:O型洗涤红细胞 F:B型洗涤红细胞
关于M细胞,描述不正确的是()
A:M细胞是一种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B:M细胞可通过吸附、胞饮、内吞等方式摄取肠腔内异物抗原 C:M细胞基底部质膜内陷形成一个较大的凹腔 D:M细胞可以囊泡形式将抗原性异物转运给巨噬细胞或DC E:M细胞直接将抗原性异物呈递给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