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孟学士之词宗 B: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
翻译(9分)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服戴着白帽子来送荆轲。(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得主人,出使的人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定语后置句1分,“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1分,句子通顺2分;(2)“以为”“东道主”“行李”“乏困”各1分,,句子通顺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句子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B: 若属皆且为所虏 C: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7.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非我也,岁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15.判断特殊句式。
①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③不能喻之于怀
④古之人不余欺也
①被动句
② 定语后置句
③ 介宾短语后置句
④宾语前置句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中考核文言句式。①译为:就是身体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理想,语意被动;②定语后置句,应为“太子及知其事宾客”; ③ 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不能于怀喻之”; ④宾语前置句,应为“古之人不欺余也”。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一、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二、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三、倒装句式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四、省略句式 :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五、疑问句式 :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但有时也不用疑问词。六、否定句式 :文言否定句中常见的否定词有否定副词“不、非、勿、毋、弗、否”等,否定代词如“莫”,以及否定性动词如“无”。 七、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该题中考核的都是特殊句式。
翻译: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略
解析:
无
翻译: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略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