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不仁于他物,独仁于人,犹若为仁。仁也者,仁乎其类者也。故仁人之于民也,可以便之,无不行也。《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身亲耕,卖亲绩,所以见致民利也。贤人之不远海内之路,而时往来乎王公之朝,非以要利也,以民为务故也。人主有能以民为务者,则天下归之矣。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选卒练士也,非必隳人之城郭、杀人之士民也。上世之王者众矣,而事皆不同,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
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於郢。见荆王曰:“臣,北方之鄙人也,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王曰:“然。”墨子曰: “必得宋乃攻之乎?亡其不得宋且不义犹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且有不义,则曷为攻之?”墨子曰:“甚善。臣以宋必不可得。”王曰:“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已为攻宋之械矣。”墨子曰:“请令公输般试攻之,臣请试守之。”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公输般九攻之,墨子九却之,不能入。故荆辍不攻宋。墨子能以术御荆,免宋之难者,此之谓也。
圣王通士,不出于利民者无有。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出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名曰“鸿水”。禹于是疏河决江,为彭蠡之障,干东土,所活者千八百国。此禹之功也。勤劳为民,无苦乎禹者矣。
选自《吕代春秋·开春论》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以要利也,以民为务故也 要:谋求
B.王也者,非必坚甲利兵选卒练士也 王:国王或诸侯王
C.闻大王将攻宋,信有之乎 信:确实
D.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 灭:淹没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若)可以便之,无不行也B.故(神农)身亲耕,妻亲绩
C.墨子九却之,(公输般)不能人D.为彭蠡之障,干(于)东土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证明仁者为民谋利的一组是 ( )
①仁于他物,不仁于人,不得为仁 ②贤人之不远海内之路,而时往来乎王公之朝③上世之王者众矣,而事皆不同 ④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⑤必不得宋,且有不义,则曷为攻之 ⑥圣王通士不出于利民者无有
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④⑥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如果成年男女不去从事耕织,就会有人受冻挨饿,所以神农身体力行,以表示要为百姓谋求利益的诚意。
B. 上古帝王的事迹各有千秋,但是在国家遇到急难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心系百姓利益,为百姓祛除祸患灾害。
C. 墨子之所以能打消楚王攻宋的欲望,不仅因为他善于利用战术,还因为他有一颗为百姓谋利的仁爱之心。
D.上古时代,龙门山和吕梁山都未曾开发,黄河泛滥成灾,禹不辞辛劳治理水害,拯救了东方许许多多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