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讲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中,含有不同用法的一项是()。

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衣食所安 ⑵公与之乘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14.结合全文,分析第③段画线语句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案:

12.⑴养生  ⑵共坐一辆战车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13.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不会保佑(你)。

⑵敌军士气(已经)衰落,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我军)战胜了敌军。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

14.①承接上文鲁国的胜利,引出下文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论述。②通过鲁庄公胜而不知原因,表现他的缺少智谋,③也表现出鲁庄公虚心求教的态度。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鄙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5分)

①小惠未,民弗从也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公将之。

④肉食者 ⑤必分人

16. 把下列句子译文成现代汉语。(4分)

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7. 长勺之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8. 结合语段内容说说曹刿是个怎样的人?(4分)

15.略。16.略。17.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把握战机,后发制人。18.曹刿请见,表现了他的爱国热情和高度责任感;曹刿问战,表现了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了他非凡的谋略。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论战》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本文记述的“长勺之战”是古代一个著名的战例。(1分)

2.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问其而知新 B.战长勺 生忧患

C.登轼而望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D.战则请民弗

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可以一战 B.肉食者 C.下其辙 D.牺牲玉帛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左传》  14.D  15.C  

16.⑴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消失殆尽。

⑵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一战。战则请。”

公与之,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

B.①弗敢加也,必以 ②小未孚,神弗福也

C.①可以一战。战则请 ②择其善者而

D.①公与之,战于长勺 ②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不能察,必以情 ②锥末倒眦而不瞬也

B.①忠之属也。可一战 ②固国不山溪之险

C.①登轼望之 ②先天下之忧

D.①吾视辙乱,望其旗靡 ②真无马邪

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故”中的“其”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C

2.D

3.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4.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3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其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曹刿请

(2)小信未,神弗福也

(3)彼竭我,故克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3)夫战,勇气也。

3.本文所加题目为“曹刿论战”,请从“论战”的角度概括三段大意。

①第一段,曹刿论:

②第二段,曹刿论:

③第三段,曹刿论:

1.答案:(1)拜见 (2)受到……的信任     (3)充满,这里只士气旺盛。

2.答案:(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要依据实情处理。

(2)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 3)作战,(是靠)勇气的。

3.答案:①战争取胜的条件,②作战有利的时机,③战争取胜的原因。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何战 河曲智叟亡应B.公问其 虽有名马

C.肉食者之 陛下亦宜自D.又间焉 此为若人

2.翻译句子。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是否多余?请说说你的见解。

4.试从齐、鲁双方分析长勺之战“齐师败绩”的原因。

1、C

2、①鲁庄公与曹刿同乘(坐)一辆战车,在长勺作战。

②小信用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不会保佑您的。

3、不是多余的,这一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同时也显示了他不同于一般人的胆识。

4、齐师倚仗强国,没有讲究战略战术,没有把握好战机;鲁国曹刿善谋,鲁军善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 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曹刿论战》选自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 》。本文记述的“长勺之战”是古代一个著名的战例。

2.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相同.. 的一项是( )

A.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B.战于.长勺 生于.忧患

C.登轼而望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战则请从. 民弗从.也

3.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最接近... 的一项是( )

A.可以..一战 B.肉食者鄙.

C.下视.其辙 D.牺牲..玉帛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 :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 :

1、《左转》 

2、B

3、C 

4(1)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处理。

阅读《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肉食者鄙 鄙:______

(2)公将鼓之 鼓: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译:______

1 (1)鄙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鼓:击鼓进军

2.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3.答案:

①鲁国取胜的原因   ②彼竭我盈   ③辙乱旗靡   ④有谋略   ⑤善观察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或五十步而后止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