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宁死以流亡兮 溘:忽然,突然 B: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或者,也许 C: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身体斜着坐 D:其能讥之乎 孰:怎么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宁死以流亡兮 溘:忽然,突然 B: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或:或者,也许 C:苏子愀然,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身体斜着坐 D:其能讥之乎 孰:怎么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不同的—项( )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③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其声呜呜然

A:①与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相同,③④也不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还走,疾呼曰:“实然!” 还,回家。 B: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 猥,卑鄙。 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高。 D: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墓,修墓。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其它三个选项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B:李牧连却之(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击退) C: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端正地(坐))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哭泣)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何为其然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C: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D: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2)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4)齐彭殇为妄作

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6)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解析:

阅读《赤壁赋》中语段,完成后面题。(7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3分)

①苏子愀然 ②山川相,郁乎苍苍

飞仙以遨游 ④知不可乎骤得

盈虚者如彼 ⑥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5.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26.在第二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样说理并表达情怀的?(2分)

24.①忧愁凄怆的样子;②通“缭”,连结,盘绕;③偕同;④轻易得到;⑤月亮时圆时缺;⑥共同享用

25.何况我和您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小船,端起葫芦做的酒杯相互劝酒。

26.作者以“答客”的方式,借助“江水”“明月”“清风”等自然之景阐述事物皆有“变”与“不变”的二重性;并表达旷达乐观的胸怀和高远的情志(随缘自适,听任自然,投身自然)。

【解析】

2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课内文言文实词的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内文言词语的积累,在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愀然,要注意“然”的意思为…的样子。缪、挟,是通假字;共适,要注意其古今异义的区别。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状语后置句“渔樵于江渚之上”;“侣”“友”意动用法;举;属。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6.

试题分析:由“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及下文内容可知,作者采用了答客的方式;“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可提炼出清风、明月、江水等自然景物,这些是作者借助来阐明事理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是从变与不变的角度阐述事理;“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表现了旷达乐观的胸怀。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试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的样子

B.山川相缪 缪:缭、盘绕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下:攻占

D.举匏樽以相属 属:写作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②寄蜉蝣于天地

③顺流而东也 ④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下列各句与文中画线句子“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小题1】属:通“嘱”,这里指劝人饮酒。

【小题2】①②都为介词,在;③④都为连词,但③表修饰关系,④表转折关系。

【小题3】被动句。其余都为变式句,即倒装句。A.介词结构后置,B.宾语前置,D.定语后置。

参考译文:

苏轼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