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请运用新课程改革理念分析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行为。

点到为止
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校长时,一次,一女生在考试时少写一小数点,被老师扣分。试卷发下来,她偷偷添上这一点,找老师要分。陶先生虽看出……满足补分愿望。不过…多少年过去,那女孩成人成才。她找到陶行知先生说“那件事以后,我才真正下决心用功学习,决心做个诚实的人。”

.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之为(),堪称师德楷模,而且他对教师的()和()也很有研究。

万世师表;师德;学识修养

李先生入住在饭店,那天早上8:00结账离店,原来的房间已出租给了黄先生。10:00时他急匆匆回到酒店,找到楼层服务员小张,说自己有一份资料忘在房间里了。小张看他很着急,也没有多想,就用楼层__为他开了门。李先生急忙进去找到了自己的资料。这时,新入住的黄先生正好外出归来,看到小张带着李先生在自己房间里找东西,很是恼火。就电话投诉到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派小宋来解决客人的投诉。小宋到后,一言不发,耐心地倾听了黄先生的投诉,一直到黄先生没话讲了,才向黄先生道歉,并当着黄先生的面严肃地批语了小张,小张也向黄先生当面认了错,黄先生才满意。小宋和小张及李先生退出房间。小张应该怎样做?

李先生入住在饭店,那天早上8:00结账离店,原来的房间已出租给了黄先生。10:00时他急匆匆回到酒店,找到楼层服务员小张,说自己有一份资料忘在房间里了。小张看他很着急,也没有多想,就用楼层__为他开了门。李先生急忙进去找到了自己的资料。这时,新入住的黄先生正好外出归来,看到小张带着李先生在自己房间里找东西,很是恼火。就电话投诉到总经理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派小宋来解决客人的投诉。小宋到后,一言不发,耐心地倾听了黄先生的投诉,一直到黄先生没话讲了,才向黄先生道歉,并当着黄先生的面严肃地批语了小张,小张也向黄先生当面认了错,黄先生才满意。小宋和小张及李先生退出房间。小宋运用了什么样的投诉处理技巧?

逍遥游

聂鑫森

 贺先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一位久负盛名的老教授,他的专长是《庄子》研究。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贺先生喜欢独来独往,以书为伴。上课之外,不串门,不交际,不嗜烟酒。唯一的爱好是在休息日,带一两本古书和一些干粮到郊外的僻静处,赏玩山水后,坐在树下读书。他的眼睛真好,读了这么多书,却无须戴眼镜。他曾以诗嘲弄那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辈:“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

“__”说来就来了。

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__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很奇怪的是贺先生对做饭炒菜十分内行,尤其是炒菜。虽说少荤腥,蔬菜由场部统一发放,也不多,但贺先生却能变通烹调之术,或凉拌,或爆炒,或清煮,做出陶淘从没有品尝过的美味。特别是春夏之间,贺先生识得许多野菜,比如马兰头、蕨菜、地菜、马齿苋……他亲自去采,以补蔬菜之不足。

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

  “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

  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

  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

  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1.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

2.陶淘这一人物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3.欣赏文中加横线句子。

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4.这篇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5.贺先生的为人处世与他的读书治学密不可分,联系你的读书经验,简要谈谈读书对你的影响。

1.示例:相貌平凡;洒脱随性;学识渊博;从容镇定;责任感强;富有情趣。

2.示例:①陶淘是贺先生故事的见证者,起到线索作用;②陶淘在生活中的表现与贺先生形成对比,突出贺先生的品质;③陶淘的积极变化侧面体现了贺先生的人格魅力。

3.示例: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了贺先生在遭受__时的镇定,照应了前文的“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4.示例:①“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篇目,贺先生是研究《庄子》的专家,以“逍遥游”为题目符合贺先生的身份;②贺先生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以“逍遥游”为题目强调了贺先生的性格;③以“逍遥游”为题目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5.示例:《论语》显现了 孔子诲人不倦的身影;《呐喊》充满了对__统治和丑陋现象的痛恨;《巴黎圣母院》洋溢着对爱、对人道主义的向往,始终闪烁着人生的光芒……它们教会了我欣赏并弘扬真善美,厌恶并摒弃假恶丑。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1)水乡小镇,一条百来步的小街,九曲连环,倒有十来座 的小桥相衔。 (2)我们的方针是统筹兼顾, 安排。 (3)把朋友送上火车,直到火车开动了,他才 地转身离去。

A:精巧 适当 若有所失 B:奇巧 适当 若有所思 C:奇巧 适度 若有所失 D:精巧 适度 若有所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逍遥游

聂鑫森

江南大学是一所老资格的大学,中文系又是江南大学的名系。中文系之所以声名赫赫,是因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老教授,在许多专业上可说是一言九鼎,领风气之先。

贺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钦服的是《庄子》研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__”说来就来了。

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__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

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

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

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逍遥游》写一个知识分子在那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风骨、忧患和生活价值取向,语言十分考究,章法自然,气韵不凡。

B.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向人们讲述主人公贺先生的故事,这种全知全能的视角便于把人物的性格一下子展露无遗。

C.作者把贺先生放到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__,通过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残酷的生活条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__的强烈批判和对现实生活态度的思考。

D.文章把贺先生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体现出作者心中有人物,人物有意思,意思里面有底蕴,底蕴里面又融入作者的理解。

E.陶淘贯穿文章始终,是贺先生故事的见证者,是文章的线索,他在生活、工作中都和贺先生形成了对比,从而突出了贺先生的品质。

8.请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9.这篇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0.有人认为文中第三自然段对贺先生外貌描写可以删去,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7.A3.D2.E1。

8.

①学识渊博,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向陶淘讲述庄子,书和讲义全装在肚子里,

②从容镇定:中文系着火,他不慌不乱。

③洒脱随性:__中被批斗,他毫无沮丧之色,从容自在。

④责任感强:他在困境中坚持写完书,收陶淘为关门弟子,以传承文化为己任。(一点两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酌情处理)

9.

①“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篇目,贺先生是研究《庄子》的专家,以“逍遥游”为题目点出贺先生的身份;

②以“逍遥游”为题目强调了贺先生的性格:贺先生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

③以“逍遥游”为题目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暗示了小说的主题。(一点两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酌情处理)

10.参考答案:可删去①从人物形象上看,此处外貌描写与后文人性格并无多少关系。②从情节上看,此处外貌描写与上下文没有什么联系。③从主题上看,此处外貌描写与并不能有效地表现主题。④从叙事上看,此处外貌描写隔断了上下文,显得较突兀。不能删去①从人物形象上看,此处外貌描写表现了人物的某一侧面,丰富了人物形象。②从情节上看,此处外貌描写呼应了上文的“散木”。③从主题上看,此处外貌描写透露了人物的风骨及其神韵从侧面表现了主题。④从叙事上看,作者不急于把人物的性格一下子展露无遗,反而是慢条斯理的从名字、专长、外貌等角度对人物娓娓道来。(一点两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若有其他答案酌情处理)

【解析】

试题分析:

7.B“把人物的性格一下子展露无遗”错。C“对__的强烈批判”错,E“工作中”不当。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文学类文本阅读5选2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此题的选项ACD考核内容,选项BE考核手法。其中BCE理解或分析出现偏差。

8.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__中被批斗,他毫无沮丧之色,从容自在”等情节中概括出其“洒脱随性”的性格特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此题从“学识渊博”“ 从容镇定”“ 洒脱随性”和“责任感强”的角度概括性格特征,然后列举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9.注意结合小说的要素进行分析,主要是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还要注意一些特殊手法的运用,如双关、讽刺等。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

10.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小说的要素情节、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角度分析原因。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不删除,就从以上角度分析这个语段的作用,如果删除,就从其它的语段分析这些作用,还要考虑结尾的含蓄性和直白性。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逍遥游

聂鑫森

江南大学是一所老资格的大学,中文系又是江南大学的明细,中文系之所以名声赫赫,是因为有一批久负盛名的老教授,在许多专业上,可说是一言九鼎,领风气之先。

名胜城,自散木的贺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

他的专长是古籍校勘与论证,最为人钦佩的是《庄子》研究,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字“散木”,也是取自《庄子》书中,自谦为无用之材,但“不材”即可免遭斤斧之苦而尽天年。

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是因为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

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

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陶淘说:“是,是。”

贺先生喜欢独来独往,以书为伴。上课之外,不串门,不交际,不嗜烟酒。唯一的爱好是在休息日,带一两本古书和一些干粮到郊外的僻静处,赏玩山水后,坐在树下读书。他的眼睛真好,读了这么多书,却无须戴眼镜。他曾以诗嘲弄那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辈:“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

“__”说来就来了。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__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

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

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

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

贺先生说:“好吧。”

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

推开门,陶淘上吊在矮屋的梁上。

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

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

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陶淘哭了。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

“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

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完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世道终于清明了。

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

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向人们讲述主人公贺先生的故事,却先写一所大学,然后再引出人物、名字、专长等,在情节安排上略显拖沓。

B.文中有多处文言的表达,这不但使文章在短小的篇幅内具有很大的容量,而且使得文章语言典雅,充溢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C.陶淘贯穿文章始终,是贺先生故事的见证者,是文章的线索,他在生活、工作中都和贺先生形成了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贺先生的品质。

D.作者把贺先生放到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__,通过特定的历史情境和残酷的生活条件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__的强烈批判和对现实生活态度的思考。

E.文章把贺先生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体现出作者心中有人物,人物有意思,意思里面有底蕴,底蕴里面又融入作者的理解。

8.请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并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9.这篇小说以“逍遥游”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10.有人认为贺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浓缩了儒释道文化的精华,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7.B2,E3,C1。

8.①学识渊博,写过许多振聋发聩的专著;他向陶淘讲述庄子,书和讲义全装在肚子里,②从容镇定:中文系着火,他不慌不乱。③洒脱随性:__中被批斗,他毫无沮丧之色,从容自在。④责任感强:他在困境中坚持写完书,收陶淘为关门弟子,以传承文化为己任。

9.①以“逍遥游”为题目符合贺先生的身份;“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篇目,贺先生是研究《庄子》的专家,②以“逍遥游”为题目强调了贺先生的性格:贺先生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③以“逍遥游”为题目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10.参考答案:我赞同这一看法。

①文中的贺先生倾心于自己的研究,并把文化的传承当作一生的使命。这是儒家积极入世,心忧天下的责任感的体现。

②他不管是身在什么处境都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这是道家对生命达观的体现。

③他能放下对客观环境的抱怨,在困境中以善心爱心对待身边的人,也珍惜自己的生命这体现了佛家思想。

他身上呈现出来的是中国儒释道糅合而成的一团能量,何其超脱,又何其坚持!这种精神形成一道风骨始终支持的人不倒。

【解析】

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A情节略显拖沓错。D对__的强烈批判错。C“工作中”不当。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①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②抓标题,概括主要内容;③辨文体,概括主要内容;④找线索,概括主要内容;⑤理层次,概括主要内容。第一步:整体感知。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评价的基础。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义或目的,整体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这是评价的根本。要认真阅读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评价中出现以偏概全、主观片面等问题。第二步:筛选文中的关键信息。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发表看法,关键性的语言最能显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第三步:评价要具体、客观,不可含糊笼统。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本题既要概括出人物形象的特征,还要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论证。围绕着“学识渊博、从容镇定、洒脱随性、责任感强”这几个方面展开就可以。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欣赏作品的人物形象,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1.分析人物形象:①关注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提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2.刻画人物的手法:①正面、直接描写,如肖像、神态、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②对比、衬托或烘托。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或烘托。

9.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小说标题的作用。考生首先要熟知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具体阐释。一般围绕小说四要素进行阐释就可以。以“逍遥游”为题目强调了贺先生的性格;以“逍遥游”为题目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 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3.一语双关,双层含义。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4.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10.

试题分析:本题为探究题,答案开放程度较高,但相对而言,还是选择同意这一观点比较好回答。围绕儒释道文化的精华展开论述。儒家主要是积极入世,心忧天下的责任感。道家主要是对生命达观的体现。佛家思想主要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既然是探究,其探究结论也应该是富有个性色彩的。我们说一切要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要从社会存在的事实出发,但这绝对不是要我们做材料或社会存在的奴隶,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审视问题,用自己的脑袋去思考问题,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问题。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这类题相当于小型作文,观点一定要明确,分析时要有理有据,并且一定要联系文本内容。另外,语言表述要简洁。考场是有时间限制的,写的太少,分析不透彻;写得太多,势必要侵占做其题的时间。

①贺先生是江南大学中文系一位久负盛名的老教授,他的专长是《庄子》研究。贺先生的样子,尤其是五十岁以后,极似一棵瘦矮枯黄的杂树,一点儿也不起眼。他的个子也就一米六高,背有些弯,平头,脸色蜡黄,唇上蓄两撇八字胡,说话时露出两颗大门牙。他喜欢着青色的衣裤,加上布鞋布袜,乍一看,俨然一乡下农民。

②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文系的办公楼,立在校园东南角的一个小庭院里,是彼此相连的双层木结构小楼,飞檐翘角,古色古香。有一天黄昏,不知何故,起火了,电铃骤响,让所有的教职员迅速撤离。贺先生当时正在办公室撰写讲义,同室的年轻教师陶淘慌忙丢下手中的书,往门外奔去。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贺先生一声大喝:“你跑什么!如果我跑,只是因为如果我死了,就不再有人能这么好地讲《庄子》了。”陶淘连忙恭敬地侧立门边,说:“贺先生,您请!”事后,贺先生对陶淘说:“我让你等一下,是想提醒你,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陶淘说:“是,是。”

③贺先生喜欢独来独往,以书为伴。上课之外,不串门,不交际,不嗜烟酒。唯一的爱好,是在休息日,带一两本古书和一些干粮到郊外的僻静处,赏玩山水后,坐在树下读书。他的眼睛真好,读了这么多书,却无须戴眼镜。他曾以诗嘲弄那些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同辈:“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__”说来就来了。贺先生很快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红卫兵小将隔三差五拉着他去游街批斗。他被戴上一顶很高很尖的纸做的帽子,胸前挂着一块黑牌,上写“__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④他的几个同辈人,有的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有的吓得旧病复发,住了院。他对他的老伴儿和儿女说:“我不会自杀,也不会因病而逝,我还有几本书要写,我不能让天下人有憾事。”后来,贺先生又被遣送去了“五七干校”,以体力劳动来改造他的思想。和他同居一室的是陶淘。这一老一少的任务是喂猪,不是关着喂,而是赶着猪野牧。他们两个人共一口锅吃饭,俨然父子。奇怪的是贺先生对做饭炒菜十分内行,尤其是炒菜。虽说少荤腥,蔬菜由场部统一发放,也不多,但贺先生却能变通烹调之术,或凉拌,或爆炒,或清煮,做出陶淘从没有品尝过的美味。特别是春夏之间,贺先生识得许多野菜,比如马兰头、蕨菜、地菜、马齿苋……他亲自去采,以补蔬菜之不足。贺先生还采了许多艾叶,晒干,做成艾条。他说他稍懂医道,有些病可以烧艾作灸,十分见效。

⑤陶淘的情绪越来越坏。

⑥有一天出门牧猪时,陶淘说身体不舒服,想休息半天。贺先生说:“好吧。”贺先生把猪赶到不远处的山坡上,让猪自去嚼草。他坐在树下,想他的《庄子》大义。坐了一阵,突然觉得陶淘的举动有些异常,慌忙往回赶。推开门,陶淘吊在矮屋的梁上。贺先生忙把被子垫在地上,搬来凳子,站上去,用镰刀砍断绳子。陶淘跌落在被子上。贺先生寻出一截儿艾条,在煤灶上引燃,然后灸陶淘的“人中”穴。过了一会儿,陶淘醒来了。

⑦“贺先生,您不该救我!”

⑧贺先生说:“我已至花甲,尚不想死,何况你!我的《庄子》研究,想收个关门弟子,你愿不愿意?”

⑨陶淘哭了。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

⑩“女朋友分手,好事!不能共患难,何谓夫妻?若你们真走到一块儿,有了孩子,再遇点厄难,那才真叫惨。” 陶淘说:“我愿受教于先生。”

⑪此后,贺先生开始系统地向陶淘讲述《庄子》。没有书,没有讲义,那书和讲义全装在贺先生的肚子里。《汉书》记载《庄子》一书为五十三篇,实存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贺先生先背出原文,再逐字逐句细细讲评,滔滔不绝,神定气足。《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伴随着日历,一篇一篇讲过去。

⑫贺先生讲课时,喜欢闭着眼睛,讲到他自认为得意的地方,便睁开眼问:“陶淘兄,你认为如何?”陶淘慌忙站起来,毕恭毕敬地说:“学生心悦诚服,确为高见!”陶淘觉得日子短了,生活有意思了,眼前常出现幻觉:贺先生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鲲鹏,扶摇直上,“其翼若垂天之云”,不以环境险恶为念,堪为自己人生的楷模。

⑬世道终于清明了。陶淘一边工作,一边当了贺先生的研究生和助手。在他的协助下,贺先生完成了几部关于《庄子》研究的重要著作。贺先生说:“陶淘,我也该走了,我的肝癌居然拖过了这么多年,实为奇迹。庄子说,生为附赘悬疣,死为决疣溃痈。我现在把该做的事做完了,写完了书,还有了你这个传人,此生无憾。”

⑭几天后,贺先生安详地去了,享年七十有二。

(有改动)

22.概括贺先生的形象特征。

23.陶淘自杀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_______

A.__受到侮辱B.对在干校的生活绝望C.失恋D.学业无成

24.赏析文中第三自然段加横线句子。

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

25.这篇小说题目最合适的是_____

A.陶淘的回忆 B.逍遥游 C.贺先生和《庄子》 D.我的老师

22.相貌平凡;洒脱随性;学识渊博;从容镇定;责任感强;富有情趣。(共8分,答出4点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3.D

24 .运用神态、动作等描写,表现了贺先生在遭受__时的镇定,照应了前文的“什么事都不必慌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共6分,手法2分,效果4分,意思对即可)

25.B

【解析】

22.

试题分析:作者以第三人称向人们讲述了主角贺先生的故事。先写一所大学,渲染一下文化氛围,再引出人物,从名字、专长、外貌、应急反应等处着笔,再把他投放到一个特殊的社会背景——“__”中,通过残酷的生活条件及与陶淘等的对比,把贺先生的精神境界表现得淋漓尽致。答题时要注意“形象特征”四字的要求。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鉴赏人物形象是高考小说阅读常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23.

试题分析:从文中来看,陶淘是贺先生的同事,和贺先生同为大学教师,是高级知识分子,并且文中说“陶淘是教现代文学的,自己也写小说,在文坛已有相当的知名度”,根据这些信息,可判断出D项“学业无成”错误。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解答时可在文中找到所给选项中写到的情节,然后分析该情节能否导致陶淘自杀,逐一对照,就可以找出答案。陶淘本是大学教师,却被下放到农场放猪,每天追着猪满世界跑,受尽屈辱,再加上“他因出身不好,又搁在这似无穷期的‘五七干校’,女朋友忽然来信要和他分手……”可分析出ABC三个选项正确。

24.

试题分析:联系上文“__”中,“贺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上写‘__反动学术权威贺圣臣’,手里提着一面铜锣”,再联系下文贺先生的几个同辈因为受不了这种侮辱而自杀,来分析,贺先生他没有一点沮丧之色,从容地走着,锣声响得有板有眼。劳动改造时,他还将普通的蔬菜做成各种美味。“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精神在贺先生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贺先生追求的是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一个人只要有追求,他就会有生存下去的欲望,所以贺先生没有因为生活的残酷也放弃自己的追求,而是表现得非常镇定。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精彩语句的赏析。可从人物描写手法、表现人物性格以及文章前后照应等角度赏析句子的妙处。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方面,要结合语境分析。内容上看,句子所描写的是贺先生在__中被游街批斗时的情形,贺先生没有因为生活的残酷也放弃自己的追求,而是表现得非常镇定。手法上看,运用的是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

25.

试题分析:从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来看,贺先生是研究《庄子》的专家,“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篇目,以“逍遥游”为题目符合贺先生的身份;贺先生自由自在,不以环境险恶为念,以“逍遥游”为题目强调了贺先生的性格。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来看,以“逍遥游”为题目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暗示了小说的主题。所以答案应为B项。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分析。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与文章内容的关系、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交代写作顺序、交代文章主题、情感、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作为文章行文的线索等方面思考。本题解答时可将选项所给的标题按上述要求一一比对,得出答案。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