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孟尝君:《史记》
A:草木皆兵:苻坚:《晋书》 B:抛砖引玉:孙武:《孙子兵法》 C:城下之盟:诸葛亮:《三国志》 D:一鼓作气:齐桓公:《左传》
孙膑赛马
孙膑①尝与庞涓②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③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④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⑤。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忌曰:“君第⑥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⑦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选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 史书,《史记》与 、 、 并称“前四史”。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君第重射( ) (2)窃载与之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2)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4.指出下列句子中与“田忌信然之”中“然”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B.我妻死之年手植也
C.不耻下问 D.无案犊之劳形
5.庞涓为什么要加害孙膑?孙膑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纪传体《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2. (1)只管(2)偷偷地
3. (1)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2)现在用你的下等马和他们的上等马比。
4. C(C与例句均为意动用法。A为动词做名词;B为名词做状语;D为使动用法)
5.嫉妒孙膑的才能,怕他得到重用。善于用兵。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史记》 B:《春秋》 C:《离骚》 D:《孙子兵法》
用“/”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__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 有气敢任/ 天子尝欲教之孙__法/ 对曰/ 顾方略何如耳/ 不至学古兵法/ 天子为治第/ 令骠骑视之
(译文: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人少言寡语,不泄漏别人的谈话,有气魄,敢担当。天子曾经要教他孙武、吴起的兵法,他回答说:“(作战只要)看谋略如何就行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天子给他建造了府第,让霍去病去察看,他说:“匈奴还未消灭,无法考虑家事。”从此皇上更加宠爱看重他。)
与“疾言厉色”的“疾”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草枯鹰眼疾,雪劲马蹄轻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疾恶如仇
下面加点的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举解赵之围。(《史记??孙吴列传》)解除 B: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解开 C: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解决 D: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缓和,缓解
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其他3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B: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C: 唯恐他将之来 D: 赵将虽斩之而不能禁也
为下列文言语段加上标点。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__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__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解析:
此段译文为:骠骑将军的为人,话语不多,从不随便多言多语泄漏机密,他作战有勇气,一往无前。皇帝曾经要他学习孙、__法,他回答:“看用兵方法谋略怎样就行,不必学古人兵法。”天子给他建造住宅,让他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消灭,没法考虑家的事!”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喜爱他了。
用“/”给下面的文言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4分)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__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 有气敢任/ 天子尝欲教之孙__法/ 对曰/ 顾方略何如耳/ 不至学古兵法/ 天子为治第/ 令骠骑视之(每错两处扣1分)
解析:
译文:骠骑将军霍去病为人少言寡语,不泄漏别人的谈话,有气魄,敢担当。天子曾经要教他孙武、吴起的兵法,他回答说:“(作战只要)看谋略如何就行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天子给他建造了府第,让霍去病去察看,他说:“匈奴还未消灭,无法考虑家事。”从此皇上更加宠爱看重他。根据语文意思,准确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