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宁市)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赵威后:赵恵王妻。 ②发:拆封。 ③岁:年成,收成。④无恙:平安无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 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使: (2)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
18.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译文:
19.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2分)
17.(2分)(1)使:派;(2)舍(丢下,舍弃)
18.(2分)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尊贵的却放在后面吗?(意思对即可)
19.(2分)示例:同意。因为老百姓像“水”,君王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君王推行暴政,把老百姓逼上梁山,老百姓可以通过起义推翻君王,所以,老百姓“平安无事”,君王才能“平安无事”!
齐王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 “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赵威后:赵恵王妻。 ②发:拆封。 ③岁:年成,收成。④无恙:平安无事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 齐王使使问赵威后 使: (2)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
18.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译文:
19.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2分)
17.(2分)(1)使:派;(2)舍(丢下,舍弃)
18.(2分)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尊贵的却放在后面吗?(意思对即可)
19.(2分)示例:同意。因为老百姓像“水”,君王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君王推行暴政,把老百姓逼上梁山,老百姓可以通过起义推翻君王,所以,老百姓“平安无事”,君王才能“平安无事”!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 ②可以一战 以
③使者不说 说 ④民亦无恙耶 恙
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12.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2分)
13.甲乙两文都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国之君,应该怎样做才能体现这种思想?(2分)
10.答案:①赐福,保佑。 ②凭。 ③通“悦”,高兴。 ④病。
评分:每两小题1分,共2分。
11.答案:不是这样的(你说的不对),假如没有好的年成,靠什么来养育人民呢?
评分:共 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都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通过人物对话从正面刻画人物,同时运用了侧面烘托。甲文通过乡人的劝阻、鲁庄公的“鄙”烘托曹刿的爱国热情及深谋远虑;乙文通过齐国使者的错误思想对比烘托出赵威后的远见卓识。
评分:写法1分,分析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思想:以民为本(民本)。
体现:①忠于职守,尽职尽责;② 关心百姓疾苦。
评分:思想、体现各占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注释: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26. 解释句中加括号的词。(4分)
①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②(书)未发:
③ 使者不(说):
④不(然):
27.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民亦无恙耶?
②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③苟无民,何以有君?
28.赵威后“舍本而问末”体现出什么样的治国主张?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26. ①派遣;②书信;国书;③通“悦”,高兴;④这样;
【评分】每题一分,共四分。
27. ①百姓安乐吗?②这不是先卑后尊(轻视我家君主)吗?或:这不是看得起地位低的,看不起地位高的吗?③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君王呢?
【评分】每句2分,共六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8.围绕“以民为本”阐述即可。
【评分】共4分。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 “岁③亦无恙④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赵威后:赵恵王妻。 ②发:拆封。 ③岁:年成,收成。④无恙:平安无事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使( ) ②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译文:
②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译文:
3结合文章内容,在“先问君”还是“先问民”的问题上,你同意谁的看法,为什么?
1、①使:派;②舍(丢下,舍弃)
2、①难道把卑贱的放在前面,尊贵的却放在后面吗?(意思对即可)②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年成,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
3、示例:同意“先问民”。因为老百姓像“水”,君王像“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君王推行暴政,把老百姓逼上梁山,老百姓可以通过起义推翻君王,所以,老百姓“平安无事”,君王才能“平安无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题。(4分)
齐王使使者问赵成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
②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
[865ec76df49a08bf.gif]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选自刘向《战国策•齐策》
A: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B: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C: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D: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赵威后问使者曰:“岁①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无恙耶?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③无恙耶?彻其环④,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⑤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
【注释】①岁:今年收成 ②业:加以任用 ③婴儿子:人名 ④彻其环:摘去耳环玉饰 ⑤朝:被朝廷褒奖
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书未发(打开) B.使者不说(通“悦”,高兴)
C.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故意) D.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也(引领)
赵威后举出什么事例来证明齐国施政不当?(用自己的话回答)
赵威后的见解相当精辟,概括说说本文体现了赵威后怎样的政治思想。
【小题1】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乎。
【小题2】C
【小题3】以两位贤士不受重用,一位孝女不被褒奖为事例证明。
【小题4】本文体现了赵威后以民为本、重视榜样的教化作用的政治思想。
略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guān无妻或丧妻的人)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彻其环填(zhèn戴在耳垂上的玉),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战国策·齐策》)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使者不说 说:通“悦”,高兴
B.岁亦无恙耶 岁:年景,收成
C.书未发 发:发出
D.振困穷 振:通“赈”,救济
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
③苟无岁,何以有民 ④何为至今不杀乎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对赵威后感叹齐王“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的根据,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钟离子助王养民却没有被任用 B.叶阳子助王息民却没有被任用
C.子仲这样的人至今还没有被除去 D.婴儿子侍亲至孝却没有得到封赏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齐国使者因为赵威后没有先问齐王的情况而有些不高兴。
B.赵威后认为民为贵、君为轻,所以她先问收成,再问百姓;最后问齐王怎样。
C.叶阳子、钟离子都是齐国的隐居不仕的贤人,赵威后认为应该给他们官职。
D.於陵子仲是无所事事的百姓代表,赵威后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杀掉。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1)难道把低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略
【小题1】(1)关键词:先、后,贱、尊贵。
(2)关键词:因,敝,所与。
附译文:
齐王派使者来问赵威后,(齐王给威后的)信还没打开,威后就问使者说:“齐国的年成好吗?老百姓好吗?齐王也好吗?”(齐国)使者(听了)不高兴,说:“我尊奉使命出使到威后这里,现在您不问齐王如何,而先问收成和老百姓,难道把低贱的放在前面而把尊贵的放在后面吗?”威后说:“不能这样说。如果没有收成,凭什么有百姓?如果没有百姓,又凭什么会有国君?哪有不问根本而去问末梢呢?”
于是进一步又问齐国的使者说:“齐国有一个处士叫钟离子,他还好吧?(我听说)这个人的为人,有粮食的人有饭吃,没粮食的人,他也给他们饭吃;有衣服的人有衣服穿,没衣服的人他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在帮助齐王抚养他的百姓,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叶阳子还好吧?这个人的为人,怜悯、抚恤鳏夫、寡妇、孤儿和没有子女的老人,救济生活穷困、缺衣少食的人。这是帮助齐王使百姓得到生息繁衍,为什么至今不让他成就功业呢?北宫家的女儿婴儿子还好吧?她除去耳环首饰(不修饰自己),到老也不嫁人,为的是供养父母,这是引导百姓一起去尽孝心的人,为什么至今不给她封号呢?这两个处士不能成就功业,一个孝女不加封号,如何能统治齐国、做万民的父母呢?於陵的子仲还在吗?这个人的为人,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管好自己的家,横向又不谋求与诸侯交好,这是引导百姓成为无用的人,为什么至今还不杀他呢?”
10.赵太后会见齐国使者问道:“岁(收成,年景)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道:“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不先贱而后尊贵乎?”赵太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与赵太后的思想相近的是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B:“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D:“人心之得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