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大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齐桓公称霸 商鞅变法 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B:商鞅变法 齐桓公称霸 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C:齐桓公称霸 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D:勾践灭吴 齐桓公称霸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下列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大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齐桓公称霸 商鞅变法 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B:商鞅变法 变桓公称霸 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C:齐桓公称霸 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D:勾践灭吴 齐桓公称霸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4.请选出加横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无乃:只怕。 B:果行,国人皆劝。 果:果然。 C:日食饮得无衰乎? 得无:该不会。 D: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异甚:特别厉害。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与例句中的“乃”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A: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B:怀王乃悉发国中兵。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D: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与例句“胡为乎遣遣欲何之?”中的“乎”用法、窟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乎舟中 B: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翻译句子
越王句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乃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句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越语上》)
翻译: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现在您已经被困在会稽山上了,这种情况下才寻找谋臣,恐怕晚了吧?
解析:
首句从文意为被动句。“既”,已经,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如,“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既其出”(《游褒禅山记》),“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栖”,寄居,从文意译作“困居”比较好。“无乃……乎”,古汉语凝固结构(习惯型短语),《殽之战》中有“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句,这里根据句子语气可译成“恐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