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标题()的表达方式是用高度凝缩的手法,将主题内容蕴含于标题之中,点出文章的意旨,使受文者一目了然,阅读标题就可以把握公文的主题。
A:开宗明义 B:片言居要 C:题中见意 D:一线贯通
苏轼提出的观点:“了然于心者,而况能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达是以期达到“()”的目的。
下面不属于现在的道德规范容易出的问题的是:()
A:没有牺牲精神 B:自我 C:自视过高 D:自视过低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
(他)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待人接物,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4分)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4分)
(他)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待人接物,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4分)
(三)阅读苏轼《文与可①画筼筜谷偃竹记》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7~29小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蚶②,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③,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注:①文与可:北宋著名画家,苏轼的表兄。②蜩蝮蛇蚶:这里是以蝉壳、蛇鳞形容竹子初生时的形状。③鹘:一种猛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分)
请你把文章的观点写明白点,是赞成还是反对,要一目了然。不要故弄(xuán)虚,让人废解。
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分)
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1分)
【答案】(l)玄(l分)(2) “废”应改为“费”(l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书写现代常用范汉字。命题形式较为新颖,放在语具体语境中来考查。第一问实质考查了对常用成语的把握,第二问考查了“废”与“费”这两个同音字的区别,此处“费”是费力的意思。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