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的“以为”或"以……为“不含”“认为”义的是()
A: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B:子以吾言为不诚 C:欲以不疾者为功 D: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E: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
下列各句中的“以为”或“以„„为”不含“认为”义的是()选项
A: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B:子以吾言为不诚 C:欲以不疾者为功 D: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 E: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人,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盲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注:①突:烟囱。②上行:上席。
9.解释文中的词语:
(1)见其灶直突(其: )
(2)不者且有火患(且: )
(3)谢其邻人(其: )
(4)余各以功次坐(以: )
10.译句:
(1)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2)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3)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盲曲突者。
11.你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主人”?
1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9.(1)代主人(2)将要(3)代主人(4)按照
10.(1)有个人到别人家作客,看到主人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着柴草。(2)现在论功行赏,劝你改为弯曲的烟囱,搬走柴草的人没受到恩惠,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被待为上宾?(3)其余的人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坐,而不安排劝他改烟囱的人。
11.合情合理即可
1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太固执。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1~2题。
曲突徙薪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选自《汉书》)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旬。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2.(1)不久,家里(主人家的房子)果然着火了,邻居一起救火,幸而把火扑灭了。
(2)(救火时)被烧伤的人都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出力的大小依次入座。
曲突徙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②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③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④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面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①突:烟囱。②嘿:同“默”,不说话。③灼(zhuó):被火烧伤。④录:邀请。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客有过主人者拜访
(2)曲突徙薪搬走
(3)客谓主人告诉
(4)乃寤而请之明白
2.下列句子中的“而”与“而不录言曲突者”中的“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出淤泥而不染B.温故而知新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人不知而不愠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者且有火患。
如果不这样做,恐怕会有火灾。
(2)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以前如果你能听取那个人的建议,就不需要这样摆酒席请客,也不会发生火灾。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1)人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知错就改。__(2)做任何事都要有远见性,才能有备无患。
1.(1)拜访
(2)搬走
(3)告诉
(4)明白
2. B
3.翻译下列句子。
(1)如果不这样做,恐怕会有火灾。
(2)以前如果你能听取那个人的建议,就不需要这样摆酒席请客,也不会发生火灾。
4.(1)人要善于听从别人的建议,知错就改。__(2)做任何事都要有远见性,才能有备无患。
徙薪曲突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①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②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③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⑤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注释】①傍:通“旁”,旁边。②嘿(mò):同“默”,不说话。 ③录:录用,此处指邀请。
④弗:通“费用”,花费。
1.解释加词的意思
A. 客谓主人( ) B.且有火患( )C.乡使听客之言( )
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俄 而 家 果 失 火 邻 里 共 救 之 幸 而 得 息
3.读完选文请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对……说;(2)将; (3)以前
2、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3.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平时应多多听取别人正确的建议;当问题解决时不应忘记恩人。
(二)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人,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盲曲突者。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注:①突:烟囱。②上行:上席。
1.解释文中的词语:
⑴见其灶直突(其: )
⑵不者且有火患(且: )
⑶谢其邻人(其: )
⑷余各以功次坐(以: )
2.译句:
⑴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⑵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⑶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盲曲突者。
3.你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主人”?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⑴代主人⑵将要⑶代主人⑷按照
2.⑴有个人到别人家作客,看到主人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堆着柴草。⑵现在论功行赏,劝你改为弯曲的烟囱,搬走柴草的人没受到恩惠,而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被待为上宾?⑶其余的人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坐,而不安排劝他改烟囱的人。
3.合情合理即可
4.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太固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尸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注:突,烟囱),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官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禅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汉书·霍光传》)
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霍氏秉权日久 秉:执掌 客有过主人者 过:拜访
C.威震主者不畜 畜:容 D.天下害之 害:陷害
选出全为“霍氏诛灭”的原因的一项( )
①霍氏秉权日久 ②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③霍氏奢侈
④徐生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⑤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⑥福独不蒙其功
A.①④⑤ 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徐生认为,人君倘若爱护臣子,就该不让臣子生活奢侈,且不让他们长时期秉权。
在文中“焦头烂额为上客”一语喻指揭发霍氏变乱的人受到封赏。
C.霍氏诛灭后,徐福上书朝廷:自己察微知著,建议皇上抑制霍氏,论功更应受赏。
D.“贵徙薪曲突之策”的喻意是应该重视那些带预见性的意见,防患于未然。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1】害:痛恨,忌妒
【小题2】④、⑥与霍氏被诛无关
【小题3】是另外一人上书朝廷,而徐福是在霍氏被诛之前上书皇上抑制霍氏的
参考译文:
当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背天道而行,不等待死等什么?”于是上疏皇上说:“霍氏宽裕昌盛,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应当适时抑制他,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书三次,才听到。
[abab0a28bbd090e8.jpg][abab0a28bbd090e8.jpg][abab0a28bbd090e8.jpg]后来,霍氏被杀,而告发霍氏的人都被封官。有人为徐生上书说:“我听说有个探望主人的客人,看见他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了些柴火。客人对主人说:“改为弯曲的烟囱,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主人没理他。不久主人家果真失火,邻居们一起救火,有幸使火熄灭。于是主人杀牛备酒,感谢他的邻居。身上烧伤者在上座,剩下的各按他们的功劳就座,而独独不邀请说改烟囱为弯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假使当初听了那客人的话,不用牛、酒,最终可以使火患没有。如今按功劳而邀请宾客,提出把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移走的人没有得到奖赏感谢,却把焦头烂额的人作为上宾吗?”主人于是醒悟而邀请他。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化,应当防止杜绝他。假如按福所说的做,那么国家不用分割土地出卖官爵,大臣死,叛乱等事都不会发生。往事既然已经发生,唯独徐福一人没有蒙受皇恩。希望皇上明察——重视徙薪曲突的方法,把它放在焦发灼烂之人的上面。”皇上于是赏福帛十匹,之后任他为郎。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到高庙祭祀,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皇上心理害怕他,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是从骖乘开始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霍氏①奢靡。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在人之右而奢,亡之道也。孔子曰:‘奢则不逊。’夫不逊者必侮上,侮上者,逆之道也。出人之右,人必害之。今霍氏秉权久矣,天下之人,疾害之者多矣。夫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不亡何待?”乃上书言曰:“霍氏奢靡,陛下即爱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果亡,董忠②等以其功封。人有为徐生上书者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灶直突,旁有积薪。客谓主人曰:‘曲其突,远其积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居无几何,家果失火。乡聚里中人衰而救之,幸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而反不录言曲突者。向使主人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往事既已,而福独不得与其功。惟陛下察客曲突徙薪之策,而使居燔发灼烂之右。”书奏,上使人赐徐福帛十匹,拜为郎。
——《说苑》卷十三
【注】①霍氏:西汉重臣霍光的家族。霍光死后,其家族被满门诛杀。
②董忠:人名,曾参与告发霍氏家族。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出人之右,人必害之 害:妒忌
B.今霍氏秉权久矣 秉:掌管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指责
D.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 且:将要
2、下列句中加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于亡
B.居无几何,家果失火
C.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上行
D.则无裂地出爵之费,而国安平自如今
3、文中替徐福上书的人,巧妙地运用比喻说理,把“徐福上书”这件事用“曲突徙薪”的小故事作比,从而阐明了“有远见”比“拼死力”更有价值的道理。以下四项中,破折号前后构不成本体与喻体关系的一项是( )
A.宜以时抑制 —— 曲其突,远其积薪
B.裂地出爵 —— 杀牛置酒
C.董忠等以其功封 —— 乡聚里中人衰而救之
D.而福独不得与其功 —— 反不录言曲突者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福断定“霍氏必亡”的根本理由是“天下害之,而又以逆道行之”。
B.霍氏家族灭亡的自身原因在于“奢靡”,外在原因在于“天下害之”以及皇帝的不信任。
C.董忠等人“以其功封”, 文中虽没有点明他们受封的原因,但通过“徙薪曲突”的故事可以猜测得出是因为他们帮助皇上诛灭了霍氏家族。
D.文中有一个人替徐福上书,其说理方法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所用的方法相似。
枭 逢 鸠 鸠 曰 子 将 安 之 枭 曰 我 将 东 徙 鸠 曰 何 故 枭 曰 乡 人 皆 恶 我 鸣 鸠 曰 子 能 更 鸣 可 矣 不 能 更 鸣 东 徙 犹 恶 子 之 声
5、请用斜线为上段文字断句。
6、请翻译上段文字。
CCCB
1、C(C项中“过”的正确理解应为“拜访”。)
2、C(C项中“于是”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都是作句首连词。A项中“至于”在文中的意义是“到”,在现代汉语中则是作为连词;B项中“几何”在文中是形容“时间短暂”,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则是“一门学科”;D项中“如今”在文中的意义是“像现在这样”,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则是“现在”。)
3、C(C项中,本体“董忠等以其功封”对应的喻体应为“燔发灼烂者在上行,余各用功次坐”。)
4、B(B项错在,文中并未体现皇帝对霍氏家族有丝毫的不信任。)
5、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6、枭遇见斑鸠,斑鸠说:“您要到哪里?”枭说:“我要向东方迁徙。”斑鸠说:“为什么呢?”枭说:“(这个地方的)乡里人都讨厌我鸣叫的声音。”斑鸠说:“您要是能改变自己鸣叫的声音就可以了,(如果)不能改变自己鸣叫的声音,(您即使)迁往东方别人还是会厌恶您的声音。”
参考译文:
先前,霍氏家族生活奢侈。茂陵的年青人徐福说:“霍氏家族一定会灭亡!地位比别人高贵却奢侈,(自取)灭亡的道路啊。孔子说:‘奢侈就会不谦逊。’不谦逊的人一定会轻慢自己的上级。轻慢自己的上级,(这是)叛逆的道路啊。地位比别人高贵,别人就会妒忌他。如今霍氏家族掌握政权已经很久了,天下人妒忌他的太多了。天下的人妒忌他,他却又违逆道义行事,不灭亡还等什么呢?”(徐生)就上疏皇帝说:“霍氏家族奢侈,陛下您要是喜爱他们,就应该按时加以抑制,不要使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徐生)多次上书,总是没有结果。后来霍氏家族果真灭亡,那些参与告发霍氏家族的人都受到了封赏。有人为徐生向皇上上书说:“我听说(以前)有个客人去拜访主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笔直,炉灶旁边还放着干柴。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弯曲的,远离那些干柴,不这样的话,将会有火灾。’主人沉默着不回答。住了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乡亲邻居们都来受累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主人)于是就杀牛备酒(答谢乡亲邻居),烧焦烫伤的就坐在上边,其他人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却反而不邀请那个(曾经)建议把烟囱改弯曲的客人。假使主人听从那位客人的话,(就)不用花费(今天这些)牛肉酒食,终究也不会有火灾。如今茂陵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家族将有变故,应该防患他们。假使徐福的话能够得到施行,那么(国家)就不会有分裂土地、赏赐官爵的花费,国家自然会像现在这样安定平稳。过去的事情已经完结了,但徐福却唯独没有得到应得的功劳,希望您能够明察那个有先见之明、防范于未然的建议,从而让徐福的地位比那些只会效死力的人更尊贵。”皇上就赐给徐福十匹丝绢,让他做了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逊必侮上 侮:轻慢
B. 陛下即爱厚之 即:如果
C.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路过
D. 在人之右 右:上位,尊贵的地位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乡使听客之言 ②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B. ①余各以功次坐 ②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C. ①人为徐生上书曰 ②为武置酒设乐
D. ①乡使听客之言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徐福从霍氏奢侈,必行逆道,料到其必然自取灭亡,但又不希望见到霍氏败亡,就多次上书,希望皇上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B. 皇上不采纳徐福的意见,后来霍氏果然被诛灭。霍氏亡后,徐福并未得到嘉奖,等到有人上书后,他才得到了皇上的一点奖赏。
C. 曲突徙薪的故事讲了有一个主人不听到访客人的意见,没有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终至发生了火灾,后来论功宴请,却只请为救火而焦头烂额的人,没请提宝贵意见的人。
D. 有人向皇上建言,应该奖赏徐福,尊重有先见之明的人。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C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