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__,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心乐之 ( ) ⑵凄神寒骨 ( )
⑶而适类于余( ) ⑷乐而不能去也( )
2.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以为师矣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临水而居
C.于是作《八愚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寂寥而莫我知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⑵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
4.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因小石潭“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作者“乃记之而去”。“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作者在空寂中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衬托潭水清澈。“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则从正面直接写愚溪的清澈减低,光洁如玉。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小潭源流的蜿蜒曲折。“不可以溉灌”“大舟不可入也”“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连用五个否定词,交代了作者以“愚溪”命名的原因。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作者怀才不遇的忧伤与凄凉。“今是溪独见辱于愚”则表现了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
5.仿照示例,赏析甲文中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 ”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蔬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⑴对……感到快乐⑵使……凄凉⑶像(好像)类似⑷离开(离去)
2.C(创作,写作)
3.⑴(鱼儿)呆呆的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⑵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⑶(愚溪的河道)幽暗狭窄,蛟龙对它不屑一顾,不能在此兴风弄雨,愚溪(它)没有利于人的地方。
4.D(“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一句并不是表达作者对愚溪的厌恶之情。)
5.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C:清莹秀澈,锵鸣金石 D: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不同的—项(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C: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
下列加点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C: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
下列各句中没有有词类现象的一项是
A:合流屈曲而南 B: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C: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D: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下列各句中没有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合流屈曲而南 B: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C: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D: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向东流入潇水。 B: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 C: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溪水即使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善于映照万物。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愚溪诗序
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①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②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__,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3.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予家是溪 家:安家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愚:我
C.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牢笼:涵盖
D.寂寥而莫我知也 寂寥:孤独
14.下列句中加横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染也/予以愚触罪
B.予虽不合于俗/纪于溪石上
C.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灌水之阳有溪焉
D.睿而为愚者也/昏然而同归
15.翻译画线语句
①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②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16.作者说愚溪“适类于予”,请概述其理由。
13.D
14.C
15.
(1)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奇特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来使它们受到屈辱。
(2)如今我遇到贤明的君主,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大凡愚蠢的人,没有谁比得上我的了
16.
(1)愚溪“无以利世”,我“不合于俗”,都于世无补。
(2)对世道不公、美丑不分、智(贤)愚颠倒的愤懑不平(批评)。(其中,答出具体内容“世道不公、美丑不分、智(贤)愚颠倒”等任意一个得1分,答出情感态度是“愤懑不平批评”或“批评”得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可以结合语境,利用语法知识来分析词语的意思和用法。D项,“寂寥而莫我知也”,回归语境,“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这地方是说“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可见“寂寥”不是形容人的孤独,而应是“寂寞清静”之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比如本题的D项,可以结合语境具体分析“寂寥”的意思和用法。
14.本题考查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项,第一个“以”,用来;第二个“以”,因为。B项,第一个“于”,和,与;第二个“于”,在。C项,两个“焉”,兼词,与此。D项,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修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1)虚实意识,(2)结构意识:(3)句位意识。(4)呼应意识。(5)语气意识:
15.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的时候,应先找名词,再找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第一句中,“错”,错落;“皆山水之奇者”的句式,译为“山水中的奇特之处”,或“奇特的山水”皆可;“以”译为“因为”;最后的“以”译为“用”“焉”为代词用法,可译为“用愚字来使它们受到屈辱”或“用愚字来玷污它们”。第二句中,“有道”可以为“有道明君”“生命天子”“贤明的时代”等等皆可,要体现其名词性;“违于理悖于事”可分开译,也可作为互文用法合在一起译:“凡”要译出“大凡”“凡是”等皆可;“莫我若也”是宾语前置。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16.题干问的是“作者说愚溪‘适类于予’,请概述其理由”,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理解“适类于予”的意思,意思是“正像我”。然后找出“我”与“愚溪”的相似之处。第三节“无以利世”,最后一节“予虽不合于俗”,这两处内容是说“我”和“愚溪”都对这个社会没有补益。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解答文言文的概括题,首先应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然后仔细审题,寻找答题区间,比如本题,就可以到文中找到“适类于予”这句话,理解其意思,然后找出“愚溪”和“我”的相似之处。最后组织答案的时候,可以采取如下方法。一是摘录法,就是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的一种方法。要点:解题时应抓住与答案有关的关键语句,文中有的关键句如观点句或抒情议论句如果吻合题意,可以直接摘录;如只出现关键词,那还需要去改写。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的,文中的重要句子就必须翻译。二是句意(层意)提取法:就是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中心句,读者要通过阅读文章,自己去感受、体会、把握和提炼大意,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方法。
【参考译文】
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有个姓冉的曾经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按照它的功能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把它改名为愚溪。
我在愚溪上面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往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下来占为己有,称它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在山下平地,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地向南流去,经过的地方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子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水中有很多高起的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从来不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很好地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洗涤万物,包罗各种形态,而无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与自然混同,物我不分,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写了《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__,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可以灌溉 B.亦颇以文墨__ C.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D.昏然而同归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予虽不合于俗 ②虽辱而愚之 ③乐而不能去也 ④夫水,智者乐也
A.两个“虽”字相同,两个“乐”字也相同 B.两个“虽”字相同,两个“乐”字不同
C.两个“虽”字不同,两个“乐”字相同 D.两个“虽”字不同,两个“乐”字也不同
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A.名之以其能 B.可以染也 C.谪潇水上 D.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小题】B
【小题】 D
【小题】C被动句
【小题】“因此”或“既然如此”)天下人没有谁能够和我争夺这条溪水,我能够专门拥有它并且为它命名。
【小题】 __,自己安慰自己。A可以:古,可以用来;今,能愿动词。C牢笼:古,包罗;今,关鸟兽的东西。D同归:古,一样的归宿;今,一同回去。
【小题】 虽,虽然/即使;乐,喜欢、高兴。
【小题】C被动句(A.名之以其能:状语后置;B.可以染也:省略;D.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宾语前置)
【小题】关键词:然,莫,得,专,名
参考译文
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所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是玷辱了它,用愚字来称呼它,也是可以的。
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洗涤各种事物,囊括各样形态,而无所避忌。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没什么悖于事理的,昏昏然似乎都是一样的归宿,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
下列各句中没有有词类现象的一项是
A.合流屈曲而南
B.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C.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D.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D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