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大地鸡鸣,人类的 (chuī)烟升起。在这片友好的大地上,万物欢欣,生机_____(péng)勃,土地丰 (ráo)。我们用感恩的心情,声声祈 (dǎo):大地,早上好!
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大地鸡鸣,人类的_____(chuī)烟升起。在这片友好的大地上,万物欢欣,生机_____(péng)勃,土地丰_____(ráo)。我们用感恩的心情,声声祈_____(dǎo):大地,早上好!
炊 蓬 饶 祷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蕴含着“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孕育着新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孕育旧事物的哲理诗句是 ,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富有生活哲理,诗中表明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名句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内容及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顾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特征鲜明。
诗意地生活
如果你有两块面包,你当用其中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柏拉图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陶潜“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般的悠然自得。
诗意地生活,或许应该如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般的飘逸洒脱。
诗意地生活,抑或许应如易安居士“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般的温婉简约。
然而,在生活急遽变化的现代社会里,我们既不可能像陶潜一样隐居深山,也不可能如李白一样率性而为,更不可能学易安整日对红花绿叶诉愁思。难道诗意地生活只青睐古人,而将忙碌的现代人摒弃在外?
答案是否定的。不能隐居,谁说我们不可在心中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不可率性,难道在适当的时机也不可放纵一下自己的情感?不要多愁善感,就不能倾吐自己心中的愁思?
清晨起来,品一杯清茗,手捧一本《归去来兮辞》,让千百年前的悠悠山风,伴随着自己的精神,放飞到自己静谥,温馨的心灵田园,让自己的心沉淀、沉淀,在现代都市的躁动之中收获一份世外的宁静。这难道不是在诗意地生活吗?
在足球比赛胜利之后,你忘情地在雨中的球场里狂奔,任由汗水、雨水,甚至还有激动的泪水混合着流过脸颊,打湿衣襟。有人对你的这种举动感到不理解,问一场小球赛的胜利何以令你高兴至此。但我说,你这正是在诗意地生活。一次小的胜利是以令我们欢欣鼓舞,一将小的成功也足够让我们尽情狂欢。不要收敛自己的情感,让它自由地奔放吧!
心里有了不顺心的事情,可是身边没有听众,这时候如果将这些事情都锁在心中,只能徒添自己的烦恼。不如选择一种现代的方式诗意地生活吧!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上自己的烦心琐事,就像对花草倾吐自己的愁思一般。花草不能言语,但是这些“花草”却能替你排忧解难,让心中的不愉快更快地消逝。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吗?
其实,要诗意地生活,也就是要照顾我们的精神世界。哲人的话说得好,在物质丰富的时候,千万不能亏待了自己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钢筋水泥的现代都市里,如古人一般诗意地生活。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以名言为材料的新型作文题,审题时,可根据材料内容及关键信息构思立意。读后可知,第一句名言主要是说人生虽然充满了劳绩,但人还是应该追求精神上的富美,诗意地栖居在自然大地上。顾城的名句是说人虽然很渺小,但其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却很美。所以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诗意”与“美”构思立意。材料中的“诗意”既指诗歌般的意境美,也指生存的态度和生命的质量,即精神生活和审美取向,由此可联想到人生的希望、理想、激情、信念的生活过程或精神层面上的体验,是一种自由、高雅、聪慧和崇高等。参考立意:要追求诗意的栖居;要追求诗意生活;要学会守住诗意,点亮人生。写作时,拟写一个出彩的题目。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技巧点拨】近几年不少省份的高考语文作文都采用材料作文的题型。在高考语文材料作文题中,写作难度较大的当数名言类的材料作文,材料提供一句或两句相关的名言,请你就此发表自己的看法。考生如果对名言理解不透彻,就容易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后果可想而知。因此,要认真审读材料,确定立意。读懂名言材料的内涵是第一步,把握名言的主旨,抓住关键词,例如,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诗意”“美”,故可抓住“诗意”“美”这两个关键词,从人生的精神追求,诗意生活等方面构思立意。以材料为话题的新型作文,固然可以从多个角度构思立意,但也要紧扣材料中心或命题意图构思立意,防止跑题或偏离中心。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这道材料作文题,考生如果不能正确解读材料内容及命题意图,很容易跑题或偏离材料含义。例如,从人类是渺小与伟大的角度立意或从人人生的坎坷与挫折等角度立意均属于跑题。
1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顾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诗意地栖居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诗意地栖居”是—种生活态度:自由的,精神的,灵性的,自然的。诗是真正让我们安居的东西,我们可以不是一个诗人,但我们必须是一个诗意的栖居者,因为人类生存的本质是诗意的。
诗意地生活就是会营造自己的心境,调节自己的心态,超然世俗以外。
面对困苦、责难、伤害,我们应以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相信风雨过后是彩虹,乌云遮不住太阳。就像大文豪苏轼一样,虽屡遭打击,一生坎坷,但极为达观,听到鸟鸣便是“春山磔磔鸣春禽,此间不可无我吟”;就是被贬了官,还能吟出“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一顶笠帽、一身蓑衣、一双草鞋、一根竹杖,迎着风雨向前仍唱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诗意地生活其实很简单。一盆兰花,一支洞箫,一枚卵石,一幅字画,一片雪花,一场细雨,一弯月,一杯茶,一本书,一首诗……都会在宁静的心湖漾起欢愉的涟漪,给你带来无穷的诗意。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是丰子恺先生的一幅漫画:一张放在廊边的小桌,桌上是一壶茶。几只杯,天上是一钩月,窗边是一副卷起的芦帘。看着看着,心,沉静下来,喧闹没有了,烦恼没有了,恍惚之间自己也随散去的朋友去屋外赏月。夜,静极。读画竟有愿做赏月人、不羡仙的感叹。
周作人在《北京的茶食》中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是无用的装点,却是愈精练愈好。
然而,可怜我们的现实生活!
滚滚红尘中,人们追名逐利,物欲横流,人心浮躁,根本无暇顾及这“不求解渴的酒”,这“不求饱的点心”。而周作人在此看到的是艺术,是艺术化的生活,也就是充满诗意的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艺术,我们方知春雨不仅可以润泽禾苗,还可以窗下独听;茶不只可解渴,还可以养心;石不能言却最可人;花不但可以扮美女儿家,更可以案头清供,继而闻香动念,所谓“一花一世界”!
诗意地生活是人生的大彻大悟。
“热闹中著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有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这是《菜根谭》中的话。林语堂先生在《生活的艺术》中谈了庄子的淡泊,赞了陶渊明的闲适,还向西方人介绍了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娓娓道出一个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令西方入倾倒。当时美国有一书评家说:“读完这书后,我真想跑到唐人街,一遇见中国人,便向他行个鞠躬礼。”诗意地生活,简化生活,读一篇美文,吟咏一首好诗,莳弄几株花草,把玩一块石头……让最微不足道的东西充满诗情画意,这是生活的大智慧。
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便能开垦出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来。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著名的诗句:“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几乎道出了人们理想的生存愿望。然而,要使人们能获得这份生存的诗意却并不容易。面对庸常而又漫长的岁月,面对人生中难以预期的暴风骤雨,我们该拥有一颗怎样的心,该秉持一种怎样的态度,似乎都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诗意地栖居”是—种生活态度。面对困苦、责难、伤害,我们应以豁达、开朗、乐观、进取的态度来对待。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便能开垦出芳菲满地的精神桃花源来。顾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既然我们不是蚂蚁就要活出和蚂蚁不一样的境界才好。当然我们不需照搬硬套顾城的极端,我们不是完美的神明,只是凡人百姓。也并非只有那些拥有伟大人格和非凡经历的人物才可以享此殊荣。只要在我们短短的人生中,真诚的、自然的为他人、为公众做些有意义的事,这就是精神之美,是人与蚁的区别,那我们的生命就会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8.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
顾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七、作文(70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