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强地震。灾害发生后,__和国务院及时成立救灾指挥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奋起抗灾,包括滨州市人民在内纷纷向灾区捐款、捐物,派出医疗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世界各地也纷纷支援中国抗灾。我国的抗震救灾受到国际舆论的高度赞扬。下列认识正确的是① 抗震救灾展现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③中国__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④有国际援助,抗震救灾才能取得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大难兴邦!我们风雨同舟!之所以能取得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决定性胜利和玉树抗震救灾第一阶段的胜利并开始了灾后重建,是因为我们弘扬了_____的民族精神。①团结一致 ②勤劳勇敢 ③自强不息 ④艰苦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创业之初,他经济异常拮据,几乎是手无寸铁,但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他一跃成为国内最知命的IT业界精英。 B:我们第一代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 C:在灾害面前,我们只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三人成虎,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D:2009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罗京因病离世,这让他的老搭档邢质斌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钱钟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学养丰富,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B:现在不少大款,认为钱是自己赚来的,怎么花谁也管不着,常常挥金如土,一饭千金,他们还觉得这才有派,这才叫潇洒。 C:在灾害面前,我们只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三人成虎,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D: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并不意味着学习的中止,而是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学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灾害面前,我们只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三人成虎,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B:这件事不能光让班长一个人忙,大家必须一起推波助澜,才能把事情做好。 C:事实说明,传统文化并非明日黄花,而是与今天和未来息息相关。 D:“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灾害面前,我们只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三人成虎,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B:如今大街小巷各种小广告泛滥成灾,简直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这些广告大都良莠不齐,既误导了消费者,又污染了环境。 C: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官僚作风。 D:李__说:“我先谈谈我的意见,权作抛砖引玉,希望大家提出抓好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好建议。”
2011年4月14日,纪念青海玉树强烈地震一周年活动在地震重灾区玉树县结古镇隆重举行。中____委员、国务院副____发表讲话指出,玉树地震发生后,__、国务院及时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科学决策,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面胜利努力奋斗。
(1)结合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中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12分)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道理,说明我们应怎样弘扬抗震救灾精神。(6分)
(1 )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党和政府分析形势,周密部署,科学决策,抗震救灾。②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党和政府及时召开会议,周密部署,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创造性地组织抗震救灾。③人能动的改造世界,重视意识的指导和对人的调节、控制作用。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指导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2)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抗震救灾精神与个人学习、工作实际相结合,促进学习、工作成绩的提高。②尊重客观规律,把抗震救灾精神与科学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性。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考生结合材料,从这几个方面回答即可。
(2)本题考查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回答如何弘扬抗震救灾的精神。我们要把抗震救灾精神与个人学习、工作实际相结合,促进学习、工作成绩的提高,这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同时把抗震救灾精神与科学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性、规律的客观性等知识
2011年4月14日,纪念青海玉树强烈地震一周年活动在地震重灾区玉树县结古镇隆重举行。中____委员、国务院副____发表讲话指出,玉树地震发生后,__、国务院及时召开会议,分析形势,周密部署,科学决策,领导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并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全面胜利努力奋斗。
(1)结合材料说明党和政府在抗震救灾中是怎样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9分)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道理,说明我们应怎样弘扬抗震救灾精神。(9分)
(1)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党和政府分析形势,周密部署,科学决策,抗震救灾。(3分)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党和政府及时召开会议,周密部署,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创造性地组织抗震救灾。(3分)
③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重视意识的指导和对人的调节、控制作用。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指导抗震救灾,众志成城,抗震救灾。(3分)
(2)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抗震救灾精神与个人学习、工作实际相结合,促进学习、工作成绩的提高。(4分)
②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在尊重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抗震救灾精神与科学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5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全党全国齐心协力,抗震救灾,铸就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这种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大洗礼,集体主义精神的大检阅,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弘扬。正是这种精神使抗震救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并将取得全面性胜利。
根据材料,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抗震救灾精神的产生及意义。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抗震救灾精神的产生源于灾难来临时人民的需要和党和国家以及全国人民的一种责任和奉献。
③正是有了这种抗震救灾精神,使我们已取得了抗震救灾的阶段性胜利,并将取得全面性胜利。这种精神也将用于战胜各种困难和灾害,促进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
解析:
抗震救灾精神属于意识范畴,结合材料分析,其产生于客观实际,其意义在于对客观事物发展的反作用。组织答案需要明确表达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材料予以分析,切忌观点与材料的脱节。
2008年,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受了巨大的考验,先后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功发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取得抗震救灾工作的胜利。在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时,中央号召全国人民,继续坚持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夺取更大胜利。
请从所学辩证唯物论角度说明,中央为什么号召要坚持和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14分)
[beca38af191c7dee.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