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写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和“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分别讲的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 )
A:《水浒》和《聊斋志异》 B:《西游记》和《聊斋志异》 C:《儒林外史》和《三国演义》 D:《红楼梦》和《三国演义》
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梅花绝句 见梅
陆游 何应龙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并赏析其修辞效果。
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1】比喻.(1分)《梅花绝句》把梅花比作雪堆,形象生动地突出梅花之盛.(1务)《见梅》把梅花比作从天而降的美人,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的孤独和外形美。(1分)
【小题2】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看到梅花盛开的惊喜之情.(1分)《梅花绝句》写诗人冒着严寒去赏花,惊喜发现满山的梅花盛开.《见梅》写诗人在空旷寂寥的环境中发现梅花的掠喜。(分析1分)
不同点:《梅花绝句》突出诗人对梅花的痴情.(1分)《见梅》突出诗人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心情。(1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各题(共6分)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盂浩然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注:江岭,即大庾岭,过此即是岭南地区,唐代罪人往往流放于此。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 诗的人。唐人将诗歌分为古体诗和今体诗(又名近体诗),今体诗主要包括律诗和 两种,孟浩然的诗多为律诗。
这是一首精炼而含蓄的小诗,包含了相当复杂的情绪。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的赏析。
【小题1】山水田园(诗);绝句
【小题2】诗歌用了对比的手法,用“江岭”与“洛阳”相对,“才子”与“流人”相对。“才子”本该受到重用,却遭流放,由“洛阳”远放“江岭”,这是极不合理的社会现实,何况这“流人”还是自己的挚友呢。两句强烈的对比,突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用岭外早开的梅花与北地花开之迟相对比,道出早开的梅花是美,可流放岭外怎及得留居北地故乡呢?全诗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懑不平和伤感情绪。揭露了当时政治的__,也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沉怀念。
解析:
【小题1】2分,每空1分
【小题2】对比及分析2分,两种情感各1分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池上楼》抒发了官场失意的牢骚,表达了想要隐居避世的决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抒发了对美丽故土的留念之情和即将离开的悲哀之情。 B:《饮马长城窟行》中“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这几个句子的特点是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这是“顶针”的修辞手法,邻接的句子首尾相衔,气势连贯,读起来有一种流畅的音乐性。 C:《饮马长城窟行》用了比兴的句子有“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沿河的青草连绵不断作为起兴,引出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同时也比喻自己的思念如青草一样连绵不绝。 D:《上邪》塑造了性格大胆直率、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形象。《饮马长城窟行》则表达了男子日夜怀想妻子和盼望回家的殷切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面试题。
青玉案
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①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①张榘(jǔ):南宋人,做过句容县县令和江东制置使参议,均处于地位低下的职位。
前人评论“上阙‘羞涩’一语用得妙”,请简要分析妙在何处。
结合下阕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1】用“羞涩”一语来描摹菊花,既写出了菊花经过一夜的浓霜摧打,无力抬起头来,似乎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神态,同时又恰好表现出词人此时此地内心的羞愤苦涩之情。(5分,对菊花情态的分析3分,对作者情感关联的分析2分)
【小题2】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希望及早超拔出来的情感。下阙中 “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一句,道出了诗人误入仕途的怨恨与懊悔。“且尽清樽公莫舞”一句,既表达了对官场得势之人不要过分轻狂的奉劝,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的厌恶。而“六朝旧事”已如“一江流水”,又表明诗人对历史上的荣辱成败已经看透,因此“万感天涯暮”,在面对黄昏时,想到身世国情,倍感凄凉。(6分。概括情感2分,结合诗句分析4分。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解析:
【小题1】(5分,对菊花情态的分析3分,对作者情感关联的分析2分)
【小题2】(6分,概括情感2分,结合诗句分析4分,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阅读《长亭送别》《滚绣球》一曲,完成下题。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对《滚绣球》一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相见恨晚而相别怨疾,两相对照,鲜明有力地表达了对心上人爱得深、恋得切的真挚感情。 B:"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借"柳丝""疏林"与"斜晖"这些别有特色的客观之物,准确寄寓了人物的主观之情。 C:"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这句话写马儿行得慢,车儿跟得快,唯如此才能两厢厮守,写出了这一对离别人的一片微细心思。 D:"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以写实的手法深沉凄切地表达了对拆散恩爱夫妻的崔母及其所代表的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
诉 衷 情
魏承班
银汉云晴玉漏长,蛩声①悄画堂。筠簟②冷,碧窗凉,红蜡泪飘香。
皓月泻寒光,割人肠。那堪独自步池塘,对鸳鸯!
[注]①蛩声:蟋蟀声。②筠簟:竹席子。
(1)词的上阕,作者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词下阕重在抒情。主人公为什么不堪独自步池塘、不敢面对鸳鸯?
(3)“蛩声悄画堂”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6分)
(1)作者通过写一个漫长而又难以排遣的秋夜以及鸣叫的蟋蟀、冰冷的竹席、冰凉的纱窗、燃烧的红烛营造出寂寞清冷的意境。(句意分析1分,意境概括1分,)
(2)抒情主人公之所以不敢独自步池塘、不敢面对鸳鸯,是情侣不在身旁,独自一人,坐卧不宁,痛苦不堪,相思无法寄托,满怀愁绪无法宣泄。(大意对即可,2分)
(3)用蟋蟀的鸣叫衬托画堂的宁静,从而使画堂更显得宁静。(1分)运用了以动写静(或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1分)
《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谁?请简述能表现该人物这一特点的一个故事。
贾宝玉。贾宝玉热爱女性、尊重女性、体贴关爱女性到忘我的程度。贾宝玉在园子里看见龄官蹲在地上不断地写着一个“蔷”字,想象她一定有什么心事;又见她“模样儿这样单薄,心里还那里搁得住熬煎”,恨自已不能替她分担。这时忽然落雨了,他自已淋得浑身冰凉,却没有感觉,只看着龄官头上滴下水来,反而提醒龄官身上湿了,不要写了。
解析:
考查对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
简述《围城》中对知识分子的不学无术进行讽刺的情节。
诗人董斜川认为自唐以来古诗词成就最大的是“三山”,即元遗山(好问)、李义山(商隐)、黄山谷(庭坚)。方鸿渐听了,懦怯地问:“不能加个坡嘛?”“苏东坡,他差一点。”方听了咋舌不下,想苏东坡的诗还不入他的法眼,这人做的诗不知怎样好法。
解析:
考查对作品构思的情节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
简述对《边城》 “美”与“爱”的理解。
《边城》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宁静的生活若和当时动荡的社会相对比,简直就是一块脱离滚滚尘寰的“世外桃源”。在这块世外桃源中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正因为这“爱”才使得川湘交界的湘西小城、酉水岸边茶峒里的“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得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纯纯情爱、祖孙之间的真挚亲爱、邻里之间的善良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作者想要通过翠翠、傩送的爱情悲剧,去淡化现实的__与痛苦,去讴歌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
解析:
考查对作品主旨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