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呦呦鹿鸣, 。我有嘉宾, 。(曹操《短歌行》)

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食野之苹  鼓瑟吹笙

【小题2】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小题3】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解析: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孟子,名轲,字子舆,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其思想核心是“施仁政”,在人性问题上,针对荀子的“性恶论”而提出“性善论”。 B: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同孟子成为儒家中对立的两派。《荀子》为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 C:贾谊,西汉洛阳人,文学家,世称贾长沙。他的思想基本上属于儒家一派。所著政论以《过秦论》《陈政事疏》《论积贮疏》最有名,辞赋《吊屈原赋》最有名。 D:韩愈,字退之,河阳人,韩氏郡望为昌黎,每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苏轼称他是“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前两句和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的二、四句写景,其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题1】不是同一时间的事情,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酒醒之后,才识到朋友已经离开很远很远,倍感凄凉孤独。这样写强化了送别的愁情。

   【小题1】第二句写红叶青山的美景,色彩艳丽,景色优美,更觉离别的难堪。以乐景写情,反衬了离愁别绪。(乐景写哀情,反衬)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烘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解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 ,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注】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这首诗是他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

(1)本诗首联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这首诗的颔联、颈联抒发了什么情感?是怎样抒发这种情感的?试简要分析。

(1)诗人选用了落叶、鸿雁、北风、长江等 意象,(1分)描绘了一幅落木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的深秋景象。(2分)

 (2)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1分)颔联的“遥隔”表明漫游之地距故乡之远透露出思乡之情,“楚云端”表现出故乡可望而不可即也透露出思乡之情。(2分)颈联通过描写客子与家人的神态动作直接抒发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点名相似之浓,下句设想家人望着自己的归去,使思乡的感情更加强烈。


解析: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我 爱 这 土 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B: 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此词为黄庭坚被贬至地处西南的边地宜州后所作。

(1)这首词写梅花很有层次,请结合上阕简要分析。

(2)作者“老尽少年心”了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1)作者先边地宜州看到梅花含苞欲放,接着写夜晚微风中传来梅花幽香,最后写早晨梅花开满枝头。由“梅破”到“梅香”再到“开遍”,作者很有层次地描写了梅花。

   (2)没有,从三方面可以看出,一是上阕传达了边地见到梅花的喜悦之情,二是下阕化用典故表现自己的浪漫情怀(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三是末两句主要抒发了诗人失意后的豁达之情。

你认为《家》中梅与瑞珏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有何相通之处?

她们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由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虐杀,她们都正逢青春而没有青春。梅被母亲嫁与别人,不久即青年孀居,终至郁郁而死;瑞珏被整个家族利用“血光之灾”的迷信逼迫到城外去生产,不幸难产,为一个死人而活活断送性命。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解析:

考查对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主题。

简述《子夜》中吴赵在公债市场上的较量。

在“益中信托公司”遭重创后,雄心勃勃的吴荪甫并不甘心失败,他决意要在公债市场上同赵伯韬较量。他收买了赵伯韬的姘头刘玉英,又笼络了交易所经纪人韩孟翔。但是,时局的发展对吴荪甫十分不利。公债猛跌,“多头”面临惨败的危险。吴荪甫为了转嫁损失,激起了工人的罢工,吴荪甫躲到长江上寻欢作乐。而此时,赵伯韬正设计吞并“益中”。吴荪甫将益中的抵押款和办厂的资金聚拢,甚至连住宅也押上,准备与赵伯韬做最后决斗。但由于收买的人和合伙人杜竹斋倒戈相向,致使他功败垂成,倾家荡产,差点自杀身亡。


解析:

考查对作品构思的主要故事情节的掌握。要熟读原文,把握主要信息,深刻理解作品构思。

请简析《雷雨》中鲁侍萍这一人物形象。

鲁侍萍,是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善良正直,备受欺辱和压迫,但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毅顽强。

简答题

⑴《欧也妮·葛朗台》是巴尔扎克最得意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中葛朗台这一形象被刻画得极为生动,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请写出其它三个吝啬鬼及其篇名。

⑵《三国演义》中徐庶是诸葛亮的挚友、刘备的谋士,并为刘备推荐诸葛亮,但却投了曹操。请简述其中的原委。

⑴①严监生,《儒林外史》  ②夏洛克,《威尼斯商人》  ③乞乞科夫,《死魂灵》

⑵因他母亲为曹军所囚,出于无奈而投了曹操。


解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