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观》的作者是()。
A:胡风 B:舒芜 C:冯雪峰 D:周扬
下列句中不是倒装句的一项的是( )(2分)
A:复驾言兮焉求 B:大王来何操 C:田园将芜胡不归 D:莫之夭阏者
3.下列句中全都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且臣少仕伪朝 莫之夭阏者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奚以知其然也? 访风景于崇阿 死生亦大矣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C:慕宗悫之长风 望长安于日下 乐夫天命复奚疑?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客有吹洞箫者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仰观宇宙之大 有碑仆道
3.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慈父见背 见陵之耻除矣 C:感君区区怀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D:诏书特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15.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乐夫天命复奚疑
A: 将有作于上者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之二虫又何知 D: 田园将芜胡不归
【胡】下列各项中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 (为什么) B: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诗经·伐檀》 (怎么) C: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D: 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 (为什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①本:本来。高难饱:蝉以高洁自处,自然难以得饱。费声:枉费鸣声。②疏欲断:鸣声稀疏,无力继续下去。碧无情:碧树对蝉的鸣叫无动于衷。③薄宦梗犹泛:诗人以之喻己漂泊不定的生涯。故园芜已平:这句语出陶潜《归去来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④烦:劳。最相警:最能使自己警觉,或给我敲响警钟。
①这首咏物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②这首咏蝉诗之所以最为入妙,关键在于写蝉能达到形神俱似,并采用什么方法来写?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①抒发了诗人自己不得同情、不得提携,四处漂泊,寄人篱下,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困顿不平之感。表露出自己保持清高廉洁,不改初衷和意欲退隐之意。
②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先说蝉因清高,难免受饥,其怨恨之声,实属徒劳,这是正面描写;再说它尽管叫得声嘶力竭,疏落断续,但是所栖之树毫不动情,这是侧面烘托。
解析:
(1)诗如其人,而其人所咏之物往往似己。因此大体了解作者身世,特别是名家的身世和其为人,这对回答好鉴赏问题至关重要。
(2)咏物诗的创作关键在于“咏物”,要达到形神兼备,物我一境,最好要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这是创作的诀窍,也是回答鉴赏问题的诀窍。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披绣闼,俯雕甍, ,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青雀黄龙之舳。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 ?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
(1)山原旷其盈视 舸舰迷津 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响穷彭蠡之滨
(2)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 实迷途其未远
舟遥遥以轻飏 恨晨光之熹微。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舸舰”、“ 销”、“ 霁”、“ 孤鹜”、“ 彭蠡” “不谏”、“ 轻飏”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看万山红遍, ; ,百舸争流。
(__《沁园春 长沙》)
(2)携来百侣曾游; 。 (__《沁园春 长沙》)
(3)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__《沁园春 长沙》)
(4)亦欲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5) !田园将芜,胡不归? (陶潜《归去来兮辞》)
(1)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2)忆往昔峥嵘岁月稠(3)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4)通古今之变(5)归去来兮
填充。
①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② 蹑身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______。
③ 且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④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⑤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
①履至尊而至六合 ②赢粮而景从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④所以游目骋怀 ⑥既自以心为形役 ⑦乐夫天命复奚疑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