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其中“岁”指(),“兵”指()。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对“涂有饿莩”的现实,不应该归罪为年成不好,而应该是对人民施行仁政。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

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作比喻,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

类比推理。“刺人而杀之”,很明显,责任在人。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兵器,是极其荒谬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么,治国不善致人饿死,责任也在人,而不能把责任推给“岁”。

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的一段话,然后回答下面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

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的一段话,然后回答下面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本段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写出本体和喻体。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王好战,请以战喻   喻:明白  B:非我也,兵也。 兵:兵器 C:王无罪岁 罪:罪过 D: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升迁

翻译下列各句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13.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非我也,兵也

4.下面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申之以孝悌之义 B:王道之始也 C:非我也,兵也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