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运不济,命途多舛 : 乖违、不顺 B: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等到 C: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狂放、不拘礼法 D: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日光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B:童子何知 C:等终军之弱冠 D:彼且奚适也
5.对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王勃《滕王阁序》)(弱冠,指18岁,古代以18岁为弱年,行冠礼,表示开始成为成年人。)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李密《陈情表》)(孝廉是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 C:“我因恶了高太尉……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施耐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刺配指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刺,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D:“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说‘付梓’ ‘杀青’”(朱光潜《咬文嚼字》)(杀青指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后泛指写定著作。)
4.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遂见用于小邑 见:表被动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不久 C: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待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2.对加横线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请息交以绝游(游学) 恨晨光之熹微(怨恨) 形影相吊(安慰)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勉励 、奋勉) B:穷且益坚(困厄,处境艰难) 绝云气,负青天(穿越) 寻蒙国恩(不久) 门衰祚薄(福分) C: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恭疏短引(奏章)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雨过天晴)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劝止、挽回) D:寻蒙国恩,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承受) 朝菌不知晦朔(晦,阴历每月第一天;朔,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则刘病日笃(病重)
5.下列各项加横线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 庄稼成熟 识盈虚之有数 数目,数字 B: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合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贫困,贫穷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雨过天晴 舅夺母志 夺取,剥夺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 同于 夙婴疾病 缠绕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秀才:优秀的人才 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B:若望仆不相师 相:相互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 稽:考察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到,往 彼且恶乎待哉? 待:依赖 D:识盈虚之有数 数:运数 等终军之弱冠 弱冠:通指二十岁刚刚成人加冠之时
2.下列加点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遂见用于小邑 见:表被动 B: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不久 C:等终军之弱冠 等:等待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发
10.下列典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山流水(俞伯牙) B.举案齐眉(梁鸿)
C.无路请缨(终军) D.投笔从戎(班固)
D
【解析】
试题分析:D项,投笔从戎(班超)。投笔从戎,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汉朝。当然,典故还有一类是事典,事典的概念比较清晰,指由古代故事所构制的词语,如“刻舟求剑”、“完璧归赵”等等。至于典制典故,应是指那些使用时代已不存在这些典制,用这些典制词语有借代、喻指等义的。如本题D项,投笔从戎,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可知选项班固错误。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
8.下列选项中的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为干支纪年,根据这种纪年法,我们可推断出永和十年为甲寅年。 B:“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古人常用“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所以农历九月又被称为季秋。 C:“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晦”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束发”,古人指男子十五岁;“弱冠”,古人指男子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