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与例句加点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项是( ) 例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A: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B: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下列语句(15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3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分)
(3)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分)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3分)
(5)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3分)
【答案】(1)越过别的国家(晋国),把远方的国家(郑国)作为边邑,您知道这样做的难处。(2)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边疆,又要扩张他西面的边境。(3)望大王宽恕,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4)事情发生得突然,不曾意料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5)大臣们惊慌发呆,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要活捉你,强迫你订立一个条约来报答燕国的太子啊!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词语:(1)远——远方的国家(形容词作名词),鄙——作为边邑(名词动用)。(2)既——已经,东——在东边(名词作状语),封——作为边疆(名词动用),肆——扩张。(3)假借——宽恕,毕——完成。(4)卒——突然,意——意料到,度——常态。(5)所以——表原因,乃——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C: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荆轲逐亲王,秦王还柱而走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介词,凭借) B:以刀试人(介词,用) C: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 D: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B: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以次进 C:使使以闻大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使工以药淬之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B: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非有诏不得上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B:乃今得闻教(副词,于是) C: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 D: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
14.翻译(6分)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①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把他当兄长一样对待。
②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想强迫(活捉)你,定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回报太子啊。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选出翻译不恰当的一项:( )
A: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希望大王稍微宽容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大臣们吓得发呆,士兵们发生意外事变,大家都失去常态。 C: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 D: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高渐离考虑到长久他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
翻译下列句子。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1)这样,那么将军的仇可报,而燕国被欺凌的耻辱也就洗雪了。
(2)事情所以不成,只是想活着劫持你,得到归还土地的凭证来回报燕太子。
解析:
翻译时应注意词语释义的准确,例如,“然则”“乃”“欲”“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