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诗歌教化”已经关乎国家的兴衰 B:“四夷交侵”指当时中外民族矛盾尖锐 C:“中国微矣”反映中央集权遭到了破坏 D:“四夷交侵”与“尊王攘夷”构成因果关系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近代中国率先主动了解四方,提倡“师夷”之说的是魏源。( )

下面选项加点词语的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①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④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左右种梧桐 ⑥汝岂的自由 ⑦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⑧剑阁峥嵘而崔嵬 ⑨莅中国而抚四夷 ⑩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A:②④⑥⑦⑨⑩ B:②④⑥⑦⑧⑨ C:①②⑥⑦⑧⑩ D:③④⑤⑥⑧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横绝峨嵋巅       绝:横流、横穿 B: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 道:述说 C:今王鼓乐于此 鼓:敲鼓 D: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莅:统治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B: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译: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大国朝拜您,然后到达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从事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文言文翻译。

(1)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

译文:

(2)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译文:

(1)樊叔略很有谋略,通晓热悉当时的事务,宇文护逐渐(慢慢)信任他,让他同时督察朝廷内外政务。

(2)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才去用羊来代替牛,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采分点:“爱”,状语后置,主谓倒装)

(3)(您)想开拓疆土,使秦楚等国来朝贡,统治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落后外族啊(采分点:辟,朝,莅等)


解析: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这种心地为什么就能与王道仁政合拍呢? B: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眼睛明亮能够看清秋天里刚换过的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一大车木柴,您会同意这种说法吗? C: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凡是物体,都是这样的,心的长短轻重尤其需要衡量。 D: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想扩张领土,使秦楚等大国朝拜您,然后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边远部族地区。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①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②恨私心有所不尽 ③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④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⑤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⑥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⑦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⑧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⑨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⑩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11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12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

A:①②③⑤⑩ B:②④⑦○11○12 C:①④⑤⑦⑧○12 D:③⑥⑧⑨⑩

5.下列各选项中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的称谓可以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中的“豫州”指的就是刘备,因其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B:《师说》中“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中的“士大夫”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C:“中国”一词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一句中的“中国”就指的中原地区。 D: “六艺”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诗》《书》《礼》《易》《孟子》《春秋》。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