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其中“岁”指(),“兵”指()。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实行王道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对“涂有饿莩”的现实,不应该归罪为年成不好,而应该是对人民施行仁政。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
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作比喻,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
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日:‘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日:‘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分析这段话的论证方法。
类比推理。“刺人而杀之”,很明显,责任在人。把杀人的责任推给兵器,是极其荒谬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那么,治国不善致人饿死,责任也在人,而不能把责任推给“岁”。
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的一段话,然后回答下面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用这段话来说明什么道理?
阅读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说的一段话,然后回答下面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本段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请写出本体和喻体。
选出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
A:是故无贵无贱 无:没有 非我也,岁也 岁:年成 B:而绝江河 绝:横渡 声非加疾也 疾:快 C:吾师道也 师:学习 内立法度,务耕织 务:致力 D: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橹:船桨 履至尊 履:登上
选出下面译文正确的一项 ( )(2分)
A: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七十个人穿丝织品的衣服吃肉,老百姓不挨饿不受冻,然而不称王的,没有啊! B: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译文:于是吩咐我摆酒,让我快快弹奏几曲。 C: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文:只是没有走一百步罢了,也是在走啊! D: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译文: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罪过啊,是年成(不好)啊!”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珍惜 B:非我也,岁也。 岁:年成 C: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修:修理 D:追亡逐北 北:北方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中国) 为长安君约车百乘(置办,配备) 直不百步耳(只是) B: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期年之后(满一年) 木直中绳 (合乎) C:非我也,岁也(年成)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吊有忧,贺有喜 (悼念) D:果行,国人皆劝(劝说)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非,没有) 将焉取之(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