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 经权:()。 格致:()。

权变。探究事物的原理而获得知识。

“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病家两要说》中的“格致”是()的省略,义为()。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而获取知识

今译:昧经权之玅者,无格致之明。(《病家两要说》)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写道:“三代已还,一坏于秦之焚书,再坏于魏晋之清淡,三坏于宋明之性命,至诋工艺之末为卑无足道,而古人之实学益荒矣。”问:以下哪项,属于“宋明之性命”()

A:佛学 B:理学 C:医学 D:经学

谁说过“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A:荀子 B:墨子 C:孔子 D:韩非子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五代史伶官传序》)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意愿。

阅读下列文字,按文后要求答题。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枝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1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译:

②尸鸠在桑,其子七兮。

译:

14.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

15.这一段的论点是:

13.①所以没有精诚专一的精神,就不会智慧豁然贯通。  ②布谷鸟喂小鸟,平均对待,始终如一   

14.学习(或办事)应专心致志   

15.故君子结于一也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也毫不怨恨。”颜渊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道:“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


解析:

子路:他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公有”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胸襟广阔、仗义疏财的品格。

颜渊:他的志向其实是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既表现了一种高尚的奉献精神,也表现了他为人比较谦虚谨慎的处世方式和生活态度。

孔子:孔子立志所推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孔子讲的是以仁复天下,是圣者之事,这自然就更难得了。

10.赵太后会见齐国使者问道:“岁(收成,年景)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悦道:“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不先贱而后尊贵乎?”赵太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与赵太后的思想相近的是

A:“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B:“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D:“人心之得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