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场涉及三个公司的债务纠纷案,经过中级人民法院多次______,终于圆满地结案了。
(2)那个人东张西望,神色慌张,______十分可疑,很可能就是那个______不定而久未抓到的犯罪嫌疑人李某。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调解 行迹 形迹 B:调解 形迹 行迹 C:斡旋 行迹 形迹 D:斡旋 形迹 行迹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 拍卖“状元笔记”,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炒作。 ,“状元笔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习笔记是个人学习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的记录, 侧重点必然有差异, 对所有的人都有用, 还可能适得其反,并产生误导。
A:固然 但是 因此 并非 甚至 B:固然 然而 因此 不是 进而 C:诚然 但是 所以 并非 并且 D:诚然 然而 所以 不是 于是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 李白的自述和有关史料,认定李白的确是出生在中亚细亚的碎叶城。②由于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 加快了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的物资交流速度。③这样做 稳妥,但是太费事,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
A:根据 进而 自然 B:根据 从而 固然 C:按照 进而 固然 D:按照 从而 自然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 李白的自述和有关资料,认定李白确是出生在中亚细亚的碎叶城。 ②由于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 加快了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地区的物质交流速度。 ③这样做 稳妥,但是太费事,太耗费时间,我就怕这个工程赶不过来。
A:根据 进而 自然 B:根据 从而 固然 C:按照 进而 固然 D:按照 从而 自然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读徐志摩的诗《沙扬娜拉》时,读者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诗中的人,在那“蜜甜的忧愁里” 着自己与心爱的朋友道别的缱绻。 ②重岩叠嶂,悬泉飞瀑, 使人惊心动魄;而夜宿山村古寺,卧听那山谷中一声声清细的岩滴,不亦撩人情思吗? ③诗的语言是不连贯的、断断续续的,跳跃性很大,读者鉴赏诗歌时需要对这种不连贯进行“加工”——即把不连贯的地方加以 。
A:寄寓 虽然 填补 B:寄寓 虽然 添补 C:寄托 固然 填补 D:寄托 固然 添补
“人生寄寓”话题作文
屈原将爱国的赤诚寄寓于“香草”,陶潜将孤傲的品性寄寓于“菊花”,于谦将正直的追求寄寓于“石灰”……一个有着积极追求的人,往往有着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物象。
这则材料谈到了“人生寄寓”的话题,它能引发你联想到什么呢?请以“人生寄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等级作文1】
暗香
夜凉如水。
我独自伫立院中,遥望浩瀚天空,黝黑的天空,黝黑的天幕一如我的心情。二十年寒窗,到头来却发现功名如浮云;宦海沉浮,纸醉金迷,唯唯诺诺地做人,小心翼翼地做事。这难道就是我想要的人生?我问夜空,夜空无语。
辞官以后,我几乎夜夜难眠。我明白,以我的个性是无法在官场立足的,可离开官场,我又能做些什么,我的人生之路又在哪里?
寒风吹过,眼眶中有股热潮在涌动。诗仙,为什么你能如此洒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五柳,为什么你能如此淡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我,空有铮铮傲骨却不被人理解?我深吸一口气,想再次对天发问,却突然嗅到一丝幽幽的香气,虽淡,却沁人心脾。迎风望去,原来是墙角那几株矮小的梅花,竟然在冬夜独自绽放了,送来这缕缕暗香。
我笑了。它还是理解我、支持我的。众芳凋落,它独自娇妍;寒风凛冽,它寂寞地绚丽——不为与百花在春天争奇斗艳,只愿独守自己,在冰天雪地中为人间送上丝丝暗香。它失去了春天,却赢得了整个冬天。它清高而又执著地走着自己的路,绽放着自己的生命。
我欣赏着梅花,隐约间它仿佛变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与我融为一体。也许,我的性格正如梅,傲岸不羁,不与那繁盛的百花争艳又如何呢?哪怕零落成泥碾作尘,只要我的暗香还在,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我情不自禁地走了过去,抚摸着那虬曲的树干,仿佛是我生命的历程刻在了它的身上。任凭风吹雨打,它的心始终没有死去,而是在困境中延伸——烈火烧不尽,看看又是一年春风起。天空云卷云舒,大地花开花落,它能做的,只是在萧条的季节里孤独地精彩,寄一缕香魂于天地间。此生,亦足矣。我感到一种释然,一种别样的洒脱,我也可以这样选择声明:寄情天地,寄情梅花。
我久久倚着梅树,夜空仿佛也有了些许光亮。是的,黎明即将到来。
【模拟评分】基础等级49+发展等级8=57分
【批阅意见】
本文切入点巧妙,以“我”之视角写出了爱国诗人陆游因不满官场__而辞官后内心的波动,细腻而真切地展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并将陆游寄情梅花的人生寄寓再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等级作文2】
栀子花开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心中的栀子,伸开了洁白的臂膀,暖暖地环抱着我。
那是一片白呀!是无声冷月中的波心荡漾,是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
徐志摩留恋着康桥,海子期待“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狄金森想爬过篱笆摘取一颗甜甜的草莓,我愿意守着一株栀子,感受暗香浮动。
当春花烂漫、初夏伊始的时候,栀子花开,我静静地守着她,无言地亲近她。
我们在没有欢呼和荣誉的寂静之中,在容易被遗忘的一隅,在被误解和鄙视下,像一面透亮的玻璃,反射着一缕缕好奇的目光。
栀子总是孤单的,她总是不登大雅之堂,总有些“孤芳自赏”。
我也是。
总喜欢在一日的繁华与喧嚣后,旋开昏黄的台灯,对着空白的的日记静默。
总喜欢在万人空巷的盛会中,守着夜空,伴着路灯,细数星光点点。
我一直向往栀子的洁净,不比菊花的超凡脱俗,却也活得自在。
有人说:“成熟意味着圆滑。”
栀子说:“成熟是在灯红酒绿中守住自己。”
我说:“成熟是做个简单的人。”
栀子就是那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花,单一的色调,微甜的香气,是最不起眼的。
我也是那种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人。我没有太多太多的奢望,只想拥有一个小小的阁楼,一扇小小的朝北的窗,让我能望见北斗星。
可怜的葛朗台,让我送你一朵栀子花,快乐幸福不是金子,而是栀子花纯纯的清香;
凄凄惨惨戚戚的李清照,让我送你一朵栀子花,爱情不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而是栀子花的幽芳。
只要心中盛满了栀子,那么,它便是饥渴时的一杯清泉,劳累时的一缕清风,大雨中的一把伞。
我守着一株栀子。
栀子花,白花瓣,落在我蓝色的百褶裙上,我低下头,嗅到一阵芳香。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48+发展等级7=55分
【批阅意见】
随着何炅的《栀子花开》的广泛传唱,栀子花被人们广为熟悉。人们爱的是它高洁的品性、幽幽的清香。事实上歌声在大街小巷到处流走,开始让它走向了世俗化,“我”还是更爱不为大家熟悉的远离世俗喧嚣的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栀子花。本文小作者紧紧抓住了栀子花的特点,写了自身不凡的追求,语言颇为灵动,结尾有意味。
【等级作文3】
星星之火
“啪”,电视关了,电灯熄了,风扇停了,周围一片漆黑。久违了停电感觉的我呆坐在无边的__中束手无策。
我站起身来,沿墙摸索,在脑海中搜索那仅存的一点关于那根小蜡烛的记忆。从橱顶到箱底,从床头到桌尾,总算在抽屉的一角摸到了它。我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在了桌子的正中央。这时我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麻烦:怎样点亮这支蜡烛?
想到了火柴,可当时我的大脑中似乎再也搜索不到一点儿关于火柴的信息。我已记不清上次见到火柴是什么时候,它的模样已是那样的模糊。
我再次将自己置于那漫无目的的摸索中。最终,在桌角的废纸堆里我摸到了一个皱巴巴的小纸盒,它应该就是我印象中的火柴盒。我小心地抚平,推开,摸出了里面仅存的三根火柴,这是仅有的希望了。
我拿稳火柴盒,小心翼翼地捏起一根火柴,深吸一口气,将火柴头照着那火柴盒擦了下去。我想象中的火光并没有出现,倒是传来一声沉闷的响声,我手中只剩下半截火柴梗。
我很后悔自己的鲁莽,于是将火柴盒摊平,又重新摸起了一根火柴,转了转它,调整好力度,轻轻滑了下去。“嗞——”一股青烟冒了出来,随着青烟的升起,一小团火苗也窜上了火柴头。我顿时欣喜不已,便将那火苗向蜡烛伸去,谁知,那火苗是那样微弱,那样弱不禁风,窗口的一缕清风,便将它化作了一缕青烟。
这时,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小心掩上窗户后,用稍带颤抖的手指捏起了第三根火柴,也就是仅存的一根火柴。又是一缕青烟后,火苗小心地舐着火柴梗,艰难地向上爬行,我小心地用手捂着,移向蜡烛,直到火苗快窜到我手指的那一霎,蜡烛被点燃了,房间也一下子明亮起来了。那根已化为灰烬的火柴,静静地躺在蜡烛的旁边……
我静静地站在桌旁,蜡烛正热烈地燃烧着,赶走了室内的__。人们常说“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的精神确实是值得赞美的。然而看到蜡烛旁的一堆灰烬,我想到了火柴,如果说蜡烛是英雄,那火柴不正是英雄背后的英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倘若没有那星星之火,又何来燎原之势?
面对熊熊烈火,我更愿做那点点的星星之火。
【模拟评分】
基础等级47+发展等级6=53分
【批阅意见】
作为记叙文本文较为引人注目,其取胜首先在于对三根火柴点燃过程的细腻描述,让人惊叹;其次在于与话题始终扣得很紧,描述过程中的暗点为后文作了重要铺垫。
解析:
话题“人生寄寓”,含有文学色彩,我们应明确“寄寓”就是“寄托”。在一个信仰失落和精神不安的时代,人们生活却没有信仰,生存却没有信念;物质生活富足而精神生活贫乏。人生,应该淡于物质,重于精神,而人生寄寓则能让你高骛于这个信仰失落和精神不安的时代。因此,我们的态度不在于需要不需要,而在于思考“为什么需要寄寓?又需要怎样的寄寓?你有没有人生寄寓?寄寓物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它作寄寓物?”等这些问题。
此次作文的最佳构思应该是写作托物言志的散文。但是,无论选择那一种寄寓物,都应该写出物的特点(比如写水,应该写出水的灵动、洁净、包容),从而写出自己人生的积极追求。
【素材放送】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2、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高尔基《海燕》
4、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着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白杨礼赞》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学校为全体高三教师配备了一批最新的教学工具用书,大大提高了老师们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②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③儿子想使母亲骄傲,这心情毕竟是太真实了,使“想出名”这一难登大雅之堂的念头也多少改变了一点印象。
A:从而 固然 以至 B:进而 固然 以致 C:从而 纵然 以致 D:进而 纵然 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