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虽趣舍万殊 趣舍:取舍,爱好,趣同“取”列坐其次 次:地方 B:以通其狂惑 通:抒发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匹:比 C:而世又不能与能死节者比 比:并列,相提并论 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等到行比一乡 比:胜过 D: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得:满意,得意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得:适宜,得当
翻译下列句子。
(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1)、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如同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烧光,火就不会熄灭。(以、事、犹各一分)
(2)任凭小船飘往哪里,越过浩荡渺远的(万顷)江面。(纵、 如 、万顷之茫然各一分)
(3)张巡将那六人拉到画像前,用国家大义斥责他们,然后杀了他们,军队的士气更加高涨。
3.下列句中加点词全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⑥驼业种树 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⑧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⑨外连衡而斗诸侯 ⑩春风又绿江南岸
A: ①③⑤⑥⑧⑩ B: ①②④⑦⑨⑩ C: ②③④⑦⑧⑩ D: ②④⑤⑦⑨⑩
27.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答:
(2)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答: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答:
(1)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如同抱着柴火去救火,柴火不断,火就不灭。
(2)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由于失去强大的援助,不能单独保存自己。所以说:弊端在于贿赂秦国。
(3)不明白句读,不解决疑惑,有的从师,有的不从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方面却丢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明白事理
【解析】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与可以书遗余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D: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灭之故事
下列句中加点词全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项伯杀人,臣活之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⑥驼业种树 ⑦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⑧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⑨君将哀而生之乎 ⑩春风又绿江南岸
A:①③⑤⑥⑧⑩ B:①②④⑦⑨⑩ C:②③④⑦⑧⑩ D:②④⑤⑦⑨⑩
13.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爱好的是自然的规律,超过技术了。
14.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
【解析】
试题分析:
13.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为“好”、“道”、“进”。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关键字为“云” 、“事”、“犹”。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________________。”此言得之。《六国论》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
4、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 。苟以天下之
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1、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薪不尽,火不灭。
3、匹夫不可夺志也。
4、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解析: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