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下列句中加点字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D:吾从而师之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两句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则群聚而笑之 B: ①作《师说》以贻之 ②輮以为轮 C: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两句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②则群聚而笑之 B: ①作《师说》以贻之 ②輮以为轮 C: ①其皆出于此乎? ②吾未见其明也 D: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阅读《师说》一文,完成后面的题(9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①爱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1分)对他自己来说,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1分)实在是糊涂啊!(1分)
②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不能解决疑惑却不愿问老师(定语后置的句式1分,调整句子顺序1分);小的方面学习了(1分)大的却丢了。
③对于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1分)人,君子不屑一提(1分),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1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其”,代词,自己;“于”,对于;“惑”,糊涂。(2)句中“句读”,句子停顿;“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定语后置句;“不”通“否”;“小学”,小的方面学习。(3)句中“之人”,一类人;“乃”,竟然;“其”,多么。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輮使之然也/士大夫之族 B:位卑则足羞/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不拘于时,学于余 D:顺风而呼/则群聚而笑之
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群聚而笑之。 B: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C: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和划线的句子。(6分)
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
⑵不爱珍器重宝,以致天下之士 爱
⑶于其身,则耻师焉,惑矣。 惑
⑷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因
⑸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焉
⑹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而
⑺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
⑴不必:不一定 ⑵爱:吝惜 ⑶糊涂 ⑷因:凭借 ⑸焉:兼词 “于此”“从这里”或“在这里” ⑹而:表修饰(3分,每小题0.5分)
⑺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3分,异1分,状语后置1分,语句通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