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被动句)。(4分)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为降虏于蛮夷

③举孝廉不行

④宁许以负秦曲

①定语后置     ②状语后置     ③被动句   ④省略句

【解析】

试题分析:①正常语序是:求可使报秦人。 ②正常语序为:于蛮夷为降虏。③举,应翻译为“被举荐”   ④省略了宾语“之”,即:宁许之以负秦曲。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欲因此时 B:吾得事之 C:且庸人尚 D:宁许以秦曲

将下面语段中的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②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④即女也,吾徐死耳。”

          (选自《史记·赵氏孤儿》)

(1)②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换我的玉璧,可不可以给他?

③秦国用城池求取玉璧,如果赵国不答应,那么,理亏在赵国。

④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给秦国玉璧让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

(2)⑤如果是女儿,我晚一步去死罢了。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②民争负薪刍助之 B: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①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②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D:①誓天不相负 ②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赵城

与“许为佳作”的“许”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高可二黍许 B:先生何许人也 C:时人莫之许也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与“不负众望”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秦贪,负其强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决负约不偿城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 )

A:始皇帝幸梁山宫(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宁许以负秦曲(辜负) C:负其强(倚仗) D: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下列句子句间关系都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⑤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⑥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

A: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