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知识少的比不上知识多的,年寿短的比不上年寿长的。 B: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官之职,品行可以与一乡的人比较,道德符合一个君主的要求而又能取得全国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象小雀子这样自视很高。 C: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真实自然的人没有自我的偏见,神人没有要建立功业的偏见,圣人不求声名。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8.下列语句中“行”的意义与“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中的“行”相同的一项是

A: 感吾生之行休 B: 此虽免乎行 C: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D: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悟言一室之内 B:故夫知效一官 C: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 D:《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知,同“智”,才智) B:而征一国者(征,通“证”) C:辩乎荣辱之境(辩:通“辨”,分辨) D: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同“返”,回来)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2) ,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4)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5) ,秋水共长天一色。

(6) 悟已往之不谏,

(1)腹犹果然

(2)朝菌不知晦朔,

(3)而征一国者

(4)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5)落霞与孤鹜齐飞

(6)知来者之可追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晦朔”、“孤鹜”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10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3)故夫知效一官, ,德合一君, ,其自视也。

(4)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10分)

(1)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2)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3)故夫知效一官, ,德合一君, ,其自视也。

(4) ,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故夫知效一官, ,德合一君,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2) ,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

(3)鹏之徙于南冥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1)行比一乡     而征一国者

(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辩乎荣辱之境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言名句默写。要注意“征”“誉”“沮”“辩”“抟扶摇”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逍遥游》)

德合一君(《逍遥游》)

故夫知效一官, ,德合一君,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逍遥游》)

行比一乡,而征一国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