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的第一段,完成1-4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所欲有甚于生者( ) 帮患有所不辟也(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4本文观点广为后人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
诗句:
1、①比 ②同避,躲避
2、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
3、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4、舍生而取义
第二问答案提示: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悉有甚于死者,敌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C.所欲有甚于生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
D.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中的“甚于生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甚于死者”是指__________。
4.要证明“舍生取义”这—观点,还可以举哪些事实论据? (请至少写出两个)
5.由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认为“失其本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结合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失其本心”。
1.B。
2.(1)如果没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的事情哪样不能做呢?
(2)这种不符合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3.义;不义。
4.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面粉;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5.(1)美色、功名利禄等的__。
(2)答案示例:当代青少年面临的不良__也非常多,例如网络游戏、毒品等,我们应该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严于律己,只有这样才能抵制不良__。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第1-3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列句中加点字没有表达否定意思的一项是
A.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B.贤者能勿丧耳
C.行道之人弗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⑴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⑵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章结尾句中的“本心”指什么。
1.D
2.⑴因此采用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
⑵(如果)高位厚禄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勇于“舍生取义”的精神(天性)。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分)
故不为苟得也。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贤者”与其他人的不同在于什么?(2分)
(1)(2)略]
(3)贤者没有丧失“舍生取义”之心。(2分)
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 复驾言兮焉求 C: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D:而莫之夭閼者
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B:安在其不辱也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击破沛公军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拔剑撞而破之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D:急于星火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5.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童子何知? ②彼且奚适也 ③莫之夭阏者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急于星火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访风景于崇阿 ⑧则告诉不许 ⑨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A:①②④⑨/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⑨/⑤⑦/⑥/⑧ D:①②④⑨/⑤⑦/③/⑥⑧
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童子何知?②彼且奚适也 ③莫之夭阏者 ④彼且恶乎待哉 ⑤急于星火 ⑥此小大之辩也 ⑦访风景于崇阿 ⑧则告诉不许 ⑨安在其不辱也
A:①②④⑨/③/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⑨/⑤/⑥/⑦/⑧ C:①②④⑨/③/⑤⑦/⑥/⑧ D:①②④⑨/⑤⑦/③/⑥⑧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求人可使报秦者
A: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B:时人莫之许也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D:石之铿然有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