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7分)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注音

①泠 ②数

(2)找出两个通假字,并写出所通假的字

(3)解词

(4)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更正。

(1)、   ①泠   líng         ②数   Shuò  (2)、“有”通“又”   “反”通“返”   “辩”通“变”  (3)、 ①:顺应    ② :凭借  (4)、 “辨”改为“辩”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容易,字音、字形、通假字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彼于福者,未数数然也 致,动词使动用法 使……到来 B:而后乃今将图 南,名词动用 向南飞 C:臣具以表,辞不就职 闻,动词使动用法 使……听到 D:或植杖而耘 耔,名词动用 除草

4.下列划线字的使用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三江而带五湖 B:彼于福者,未数数然也 C:琴书以消忧 D:单于其节

9.下列句子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②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③此小大之辩也 ④之二虫又何知 ⑤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⑥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⑦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⑧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A:①③④⑥⑧ B:②③⑤⑥⑦ C:①③⑤⑥⑧ D:①④⑤⑦⑧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旬有五日而后反 B:而御六气之辩 C: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D: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夫知一官 效:效命

B.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劝:勉励

C.彼于福者 致:招致

D.彼且恶乎哉 待:依靠

8.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B.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则负大翼也无力

7.A

8.B

【解析】试题分析:

7.功效,引申为胜任

8.B是表选择的连词,“其……,其……”当“是……,还是……”讲。其它都是代词。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实迷途其未远,

(2)鹤汀凫渚,

(3)舸舰迷津,

(4)水击三千里,

(5)朝菌不知晦朔,

(6)彼于致福者,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3)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4)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5)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6)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音近字、形近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常积累,边读边写,记熟练后自我默写检测,争取句句过关。名句范围一般是初高中必修、选修,以及部分课外名句(四书五经、历代经典诗文名句)。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本题中,要注意以下这些字的书写,如:“鹤汀凫渚”、“舸舰”、“抟”、“蟪蛄”、“萧”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者(  )

A:卿能办之者诚决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C:假舆马者,非利足,而致千里    D: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③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2)庄子在文中提出一个什么主张?(用自己的话回答)

(1)①加劝:更加奋勉  沮:沮丧。

②彼且恶乎待哉?: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2)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需要结合全文回答)


解析:

(1)①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

②至于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把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遨游的人,他们还凭借什么呢?

(2)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译文】

那些才智可以胜任一官之职,行为可以顺应一乡群众,道德合乎一国之君的的要求,才能可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自己很得意,其实如同斥鷃一样(所见甚小)。而宋荣子嗤笑这四种人。而且世人都赞誉他,他却并不会因此而更加奋勉,世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自身与物的区别,辨明荣誉与耻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即使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没有拼命追求。他这样虽然免于步行,但还是有所依靠。如果能够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那又需要凭借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