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9—13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予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子

B.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漫:模糊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咎:责怪

10.下面句中加点的“其”不是代词的一项是

A.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1.指出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情况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C.火尚足以明也

D.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12.对上文第一段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述说山名的由来,指出山名的错误。

B.订正历史错误,为华山正名。

C.评述华山真名谬传是由于“其文漫灭”。

D.叙述褒禅山真正的名字叫“花山”。

13.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A(舍:筑舍定居)

10.C(其:助词,无实在意义)

11 .D(A名词用作动词,命名;B动词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C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12.A

13.(1)褒禅山也叫做华山。

(2)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但所见到的景象越奇特。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中写道“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这表明华阳洞在华山的北面。 B:古人把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既望”指十六,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就是七月十六。 C:郎中的职责历代有所不同,战国时期,郎中特指宫廷侍卫,如《荆轲》中“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 D:“都”,本指大的城镇,如《廉颇与蔺相如》中有“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后来才引申为“国都”。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全含多音字的一项是( )

A:褒禅山亦谓之山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 B:褒之庐也 有穴 C:则或其欲出者 而又不随以 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道也哉

下列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

【乃】下列各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是,就是)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项羽本纪》(刚,才) C: 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如此,这样) D: 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仅)

4.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题目。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而欲出者,曰:“不出,火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4.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10分,每题1分)

(1)浮图: (2)卒:

(3)以故: (4)盖:

(5)穷: (6)怠:

(7)且 (8) 十一

(9) 加少: (10)明:

(1)浮图: 和尚         (2)卒:死   (3)以故:因此                   

(4)盖:大概由于         (5)穷:走到尽头  (6)怠:懈怠           

(7)且:将要                (8) 十一:十分之一              

(9) 加少:更加少                  (10)明:照明           

【解析】

试题分析: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火以入 拥:持、拿

B.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房舍

C.夫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帮助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记游者甚众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

C. 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 然力足以至焉,人为可讥

破荆州,下江陵 况修短随化,终期

13.下列四句中,句式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C.此余之所得也!

D.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答案】

11.B

12.A

13.B

【解析】

1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舍:筑舍定居。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

以:均作连词,表因果,因为。B而:均作连词,上句表因果,因而;下句表修饰,可不译。C其:上句语气助词,不译;下句代词,他。D于:介词,上句表条件,在。下句表结果,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

试题分析:B是省略句,其它的是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北宋]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于其址

B.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C.则或咎(责怪)其欲出者

D.有碑仆道,其文漫(模糊)灭

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有怠而欲出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D.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下列句式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当其欣于所遇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不能喻之于怀

【小题】B

【小题】D

【小题】A


解析:

【小题】略

【小题】略

【小题】略

既其出,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则或咎其欲出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