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兰亭集序》,完成后面各题(每题2分,共计4分)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故叙时人 列:依次

B.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C.亦将有感于文 斯:这、此

D.文嗟悼 临:将要

17.下列“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每览昔人兴感由 ②不能喻于怀

③月出于东山上 ④纵一苇所如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 ④ C.①/③/ ②④ D. ①②/③/ ④

【答案】

16.D

17.B 

【解析】

16.

试题分析:临文嗟悼:临,面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7.

试题分析:①③助词,的;②代词,这,指内心的情感。 ④动词,到、往。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本题考查的是课内虚词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来落实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下列语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②况修短随化,终于尽 期:期望 B:①浩浩乎如虚御风 冯:凭借、依靠 ②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酾酒:斟酒 C:①始还家门 适:出嫁 ②与小姑别 却:退出来 D:①夫以近 夷:平坦 ②而葬之 卒:最终

下列句子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澈而浪花四溅的急流,像带子一样在左右流淌 B: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舒畅 C:不能喻之于怀——不能明白于心 D:足以极视听之娱——足可用来享受尽视和听的乐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①六王毕,四海一 相同 ②族秦者,秦也 灭族 B:①纵一苇之所如 往,去 ②固一世之雄也 本来 C:①比去,以手阖门 等到 ②大母过余曰 经过 D:①信可乐也 相信 ②不能喻之于怀 明白

对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则或咎(责怪)其欲出者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帮助)之 ③何可胜道(道理)也哉 ④山川相缪(盘绕),郁乎苍苍 ⑤方(将要)其破荆州 ⑥列坐其次(按次序) ⑦夫人之相与(交往),俯仰一世 ⑧不能喻(明白)之于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⑦ C:②④⑦⑧ D:②③⑥⑦

下列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余之所得也 B:不能喻之于怀 C:亦将有感于斯文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比较下列句式特点,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 不能喻之于怀 B: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C: 亦将有感于斯文 D: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不能喻之于怀。固知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不能喻之于怀。

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