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礼记·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远,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里强调了加强道德修养要

A:学思并重 B:积善成德 C:省察克治 D:慎独自律

从特殊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类别相同的一组是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百姓之不见保③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⑤若是其甚与

A:①③ B:②④ C:①⑤ D:④⑤

阅读下文,完成1—6题。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左传》)

【注释】①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②繄(yì):句中语气词。③荐:献,这里指向神献。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虢,虞之也 ( ) (2)虞、虢之谓也( )

2.下列加方框词用法与“师还,馆于虞”中“馆”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此独以钟,何哉 大石立千尺

B.假舟楫者,非能也 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C.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吾从而

D.则聚而笑之 桴止

3.选出“以”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B.宫之奇以其族行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4.选出与“惟德是依”、“惟德是辅”不相同的句式结构( )

A.其虞、虢之谓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何陋之有

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2)在此行,晋不更举矣

6.宫之奇的回答反映了他什么思想?虞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1.(1)屏障(2)大概

2.B (A名作动,命名;名作状 在旁边。B名作动,游泳,筑舍定居。C名作状,每天;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D名作状,成群地;动作名,响声)

3.B(动词。)

4.C(定语后置句,余为宾语前置句)

5.(1)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2)在这次行动之后,晋国不需要再次打仗了。

6.仁政思想,推崇德行。启示:小国必须互相支援,才能免于被大国侵略和吞并;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能疏忽大意等等。

参考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来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说:“虢国,是我们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一定会跟着灭亡。晋国是不可以开贪婪的先河的,敌人是不能轻视的。一次借路已经太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谚语所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句话,大概说的就是虞、虢两国之间的状况吧。” 虞公说:“我祭祀时既丰盛又洁净,神灵一定保佑我。” 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人讲感情,只依从有道德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没有特别的亲近,只辅助有道德的人。’又说:‘黍稷并不温馨,只有圣明和美德是温馨的。’又说:‘老百姓不能轻视的东西就是道德。’如此看来,那么没有道德老百姓就不会和顺,神灵也不会保佑。神灵所依靠的,就是有道德的人。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且向神灵献上圣明和美德,神灵大概会帮助它们吧?” 虞公不听从,答应了晋国的使者。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说:“虞国不会有举行腊祭的机会了。在这次行动之后,晋国不需要再次打仗了。”

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下列句中的“其”按意义分类,选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 ) ①百姓多闻其贤,未闻其死也 ②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③君其勿复言,将令斯(李斯自指)得罪 ④欲加之罪,其患无辞乎 ⑤父在,观其忘;父没,观其行 ⑥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⑦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⑧吾子其无废先王之功

A:①②/③⑧/④⑥/⑤⑦ B: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C:①④/③⑦/②⑧/⑤⑥ D:①③/②⑥/④⑦/⑤⑧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试题。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左传》)

【注释】①据我:依从我,即保佑我。②繄(yì):句中语气词。③荐:献,这里指向神献。

下列加方框词用法与“师还,馆于虞”中“馆”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大石侧立千尺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吾从而师之

D.则群聚而笑之 桴止响腾

选出“以”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B.宫之奇以其族行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选出与“惟德是依”、“惟德是辅”不相同的句式结构( )

A.其虞、虢之谓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何陋之有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2)在此行,晋不更举矣

宫之奇的回答反映了他什么思想?虞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2)在这次行动之后,晋国不需要再次打仗了。

【小题5】仁政思想,推崇德行。(1分)启示:小国必须互相支援,才能免于被大国侵略和吞并;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不能疏忽大意等等。(1分)


解析:

【小题1】A名作动,命名;名作状  在旁边。B名作动,游泳,筑舍定居。C名作状,每天;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D名作状,成群地;动作名,响声。

【小题2】动词。

【小题3】定语后置句,余为宾语前置句。

参考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来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说:“虢国,是我们虞国的屏障。虢国灭亡了,虞国一定会跟着灭亡。晋国是不可以开贪婪的先河的,敌人是不能轻视的。一次借路已经太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谚语所说的‘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这句话,大概说的就是虞、虢两国之间的状况吧。” 虞公说:“我祭祀时既丰盛又洁净,神灵一定保佑我。” 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人讲感情,只依从有道德的人。所以《周书》上说:‘上天没有特别的亲近,只辅助有道德的人。’又说:‘黍稷并不温馨,只有圣明和美德是温馨的。’又说:‘老百姓不能轻视的东西就是道德。’如此看来,那么没有道德老百姓就不会和顺,神灵也不会保佑。神灵所依靠的,就是有道德的人。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且向神灵献上圣明和美德,神灵大概会帮助它们吧?” 虞公不听从,答应了晋国的使者。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说:“虞国不会有举行腊祭的机会了。在这次行动之后,晋国不需要再次打仗了。”

阅读下列文言,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楚绝齐,齐举兵代楚。陈轸谓楚王曰:“王不如以地东解于齐,西讲于秦。”楚王使陈轸之秦。秦王谓陈轸曰:“子,秦人也,寡人与子故也。寡人不佞,不能亲国事也,故子弃寡人事楚王。今齐楚相伐,或谓救之不便,子独不可以忠于子主计,以甚余为寡人乎?”陈轸曰:“王独不闻吴人之游楚者乎?楚王甚爱之。病,故使人问之曰:“诚病乎?意亦思乎?”左右曰:“臣不知其思与不思,诚思则将吴吟,今轸将为王吴吟。”

译文①______________

译文②______________

①先生难道不能以您的忠心,在为楚王谋划之余,也为我谋划吗?②我不知道他是否思念吴国,果真思念吴国就将发出吴地乡土音。


解析:

此题第一句考查一词多义,以,前一个是“凭”,后一个是“在”,作介词,整句话是反问句,语气要译出来。第二句的难点是“吴吟”,要结合全文意思推断。

【译文】

  楚国与齐国绝交,齐国出兵讨伐楚国。陈轸对楚怀王说:“大王不如拿出土地来在东面与齐国和解,在西面与秦国媾和。”楚怀王派陈轸前往秦国,秦惠王对陈轸说:“你是秦国人,我和你是老交情,我没有才智,不能主持国事,所以你离开我去事奉楚王了。现在齐国和楚国互相讨伐,有人说去制止它好,有人说制止它不好,你难道不可以在忠于你的君主出谋划策之后,用你的余力为我出出主意吗?”

  陈轸说:“大王难道没有听到过一位吴国人到楚国做官的事情吗?楚先王非常爱护他,那位吴国人病了,楚先王特意派人去慰问他,楚先王问慰问的人说:‘是真的病了?还是思念他的吴国呢?’那使臣说:‘我不知道他思念不思念吴国,真的思念的话他将操吴国人的口音呻吟。’现在我陈轸将替大王您操吴国人口音呻吟。大王您不曾听到过管与的言论吗?有两只老虎因抢着吃一人而搏斗,卞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制止他说:“老虎是一种贪婪残暴的动物,人是它最美好的食物。现在两只虎因争一人而搏斗,小老虎一定会死掉,大老虎必定要负伤。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可是一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的了。没有付出刺杀一只老虎的劳力,却有刺死两只老虎的美名。’现在齐、楚两国交战,交战双方必定有一方失败。一方失败,大王就可以出兵去救助,这样,能占有救助齐国的好处,而不会有讨伐楚国的坏处。能谋善断又能预知事情发展的顺利与不顺利,只有大王您能做到。谋略,是办事的根本;决断,是存亡的关键。谋略错了而决断又出现过失,能取得国家的是太少了。所以说:‘反复计谋的很难出现错误,决断不失本末的也难以出现混乱。’”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