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出自()。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下列句子中与课文表述不相同的一项是

A: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陈蕃下徐孺之榻。 B: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C: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D:披秀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8.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少父任,兄弟并为郎 ②恐前语发,状语武 B:①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②州司临门,急星火 C:①门虽设常关 ②宜皆降之且举世誉之不加劝 D:①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②虽实迷途未远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 B: 蟹六跪而二螯 剑阁峥嵘而崔嵬 C: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D: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对下列句中省略成分补充有误的一项是

A:余自束发,读书(于)轩中。(《项脊轩志》) B: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逍遥游》) C: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滕王阁序》) 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天下)(《陈情表》)

课内文言语段阅读,完成后面小题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15.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飞:愤怒 B.其为鲲:命名

C.鸟也:表判断 D.则芥之舟:动词,作

16.对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 ②天之苍苍,正色邪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则负大翼也无力。

A.①②句相同,③④句相同 B.①②句不同,③④句相同

C.①②句相同,③④句不同 D.①②句不同,③④句不同

17.翻译句子。

(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15.D

16.B

17.

(1) 在水面上击打的水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大鹏飞离时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的。

(2)背负着青天,没有什么可以阻拦它,然后才能计划着向南飞。

【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有问题,应该是正确的一项是D项,其他选项都有错误,A.奋起;B.名字;C.这。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题中是考查课内的字词,注意平时的积累。

1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答题关键词“意义”“用法”。 ①它,②是…还是,表选择疑问;③它 ④它。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 “其”的用法总结: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例:①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益.”(其:他的.)②恐前后受其敌.(其:它们的.)③其夫呓语.(其:她的.)④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其:它的)⑤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其:他们的.)⑥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他:她们的.)⑵其中,其中的.例:①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③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⑶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①并自为其名.②舍其文轩.③既其出.(其:我们)④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⑤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其:我的)⑥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⑦不敢以其富贵骄士.⑧遂前其足.⑨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⑩亦各言其志也!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①妻跪问其故.②念悲其远也.(其:她)③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其:他们)④望请其指教.(其:她们)⑤成以其小,劣之.(其:它)⑥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其:它们)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例: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其如土石何:又能拿这些泥士石头怎么样.)②其孰能讥之乎?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④其为死君乎?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例:①其不设色者:曰水墨.(其:那.)②怀其璧.(其:那块)③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本义项指后一个“其”:那个.)④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事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一说如果.)⑤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其往:其后,将来)⑥未必有其实.(其:那样.)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例: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其:这种)②今存其本不忍废.(其:这)③此其患不见於今,而将见於他日.(此其:这种.此、其同义连用.)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例: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要)②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其:可要.一说表示期望.)③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其:还是)④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可,一定.这里有命令的意味.)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例:①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③则齐国其庶几乎?(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例: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17.

试题分析: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抟”“扶摇”“以”;(2)“莫之夭阏者”宾语前置句式,“图”“南”。文言文翻译最主要是抓得分点,考生把两句放到原文中,根据上下文意思,再结合句中得分点来翻译句子。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文言文阅读翻译四字诀:首览全文,掌握大意。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词句难解,前后联系。跳跃句子,补出本意。人名地名,不必翻译。省略倒装,都有规律。常见虚词,因句而异。实词活用,领会语意。翻译整句,句子流利。对照原文,务求直译。字词句篇,连成一气。翻译完毕,检查仔细。

【参考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啊;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种鹏鸟呀,在海动风起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当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一扇动翅膀激起的水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北海的。”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动荡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这是它的本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旷辽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像这样罢了。

再说如果水的积蓄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也就没有力量。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处,那么只能拿小草给它当船;在上面放一只杯子,就贴在地上了,这是因为水浅而船大啊。风的聚积如果不足,那么它承负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因此鹏鸟飞至几万里的高空,大风就结聚在它的两翼之下,然后才将乘风飞行,背负着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碍它了,然后才打算往南飞。

课外文言语段阅读,完成后面小题目。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泊岳阳楼下

杜 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以“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开端,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营造了壮阔雄浑的意境。

B.颔联描绘了一幅冬夜羁旅图,停船在岸,舱内,寒灯一檠;舱外,风吹浪翻夜雪纷飞,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天涯漂泊的愁苦之情。

C.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句可见安史之乱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转变,给杜甫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阴影。

D. 尾联“鲲鹏”化用《庄子·逍遥游》的典故,其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表现自己对前途的绝望。

15.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5分)

14. D

15.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1分)异:但本诗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人的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然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2分)而《登高》则更侧重于年老漂泊以及时局动乱之感叹,“艰难苦恨”“潦倒新停”等词句带有浓浓的凄凉落寞和无力感。(2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___________ ,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

(2) 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予谓菊_____________;牡丹,_______________;莲,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 莲说》

(1)其名曰鲲鲲之大,其名为鹏鹏之背,其翼若垂天之云

(2)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花之隐逸者也;花之富贵者也;花之君子者也。


解析:

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B: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臣以奉养无主 C:以五百岁为春 不足为外人道也 D: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其皆出于此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