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1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日:“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日:“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 信:相信。

B.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略地 略:掠夺、夺取。

9.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大王来何操?

B.若属皆且为所虏。

C.客有吹洞箫者。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0.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老谋深算,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11.翻译下面的句子。(共10分)

(1)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4分)

译:

(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2分)

译: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4分)

译:

8. A(信物:当作凭证的物品)

9.B 被动句 (A宾语前置  C定语后置  D状语后置)

10.D(荆轲并不是心狠手辣,也不是使用“诱使”的手段)

11.(1)秦军很快会渡过易水,那么我虽然想长久的侍奉您,又怎么能做到呢?(4分)

(2)没有太子您发的话,我也要请求去了。或:不用太子您发话,我也要请求去了(2分)

(3)樊将军因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因自己的私利而上海长者的心意。(4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谦称的一项是

A:乃请荆 B:所以留者 C:则虽欲长侍足下 D:吾不能早用

5.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属于谦称的一项是( )

A:乃请荆 B:所以留者 C:则虽欲长侍足下 D:吾不能早用

2.下列选项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C: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7.下列加横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④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⑤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⑥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⑦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⑧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A:①③⑥ B:①④⑧ C:②⑤⑧ D:④⑤⑥

9.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D:愿举国为内臣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旦余将济乎江湘 ②何况供百人乎 B:①冀君实或见恕也 ②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 C:①盖向来不过笼络耳 ②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D:①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②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 B: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D: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非有诏不得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兵北地 略:掠夺

B.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信:凭信之物

C.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重金征求

D.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深厚

7.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B.樊於期乃前曰:“为奈何? 夫晋,何厌有?

C.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乱易整,不武

D.驰往,伏尸哭 今有人大功击之

8.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丹对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含蓄婉转,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 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B.荆轲在燕国危如累卵之际,挺身而出,毅然允诺,但他提出要取信于秦王,则蔣献上“樊将军首”和“燕锊亢之地图”。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最后告之以谋.推心置腹,以诚感人.使樊将军激动得“偏袒扼腕而进”。

D.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荆轲侠肝义胆,狠心毒 辣;樊於期义勇刚烈,热肚直肠。

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总乎?

6.B

7.A

8.D

9.D

10.(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再想想别的办法!(2)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解除了。将军是否有这个 意愿呢?

【解析】

6.

试题分析:深:刻毒。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课标卷近几年有加大难得的趋势,考的词语一般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此题“深”解释为“深厚”即为典型的以今释古,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7.

试题分析:A连词,和,B代词,这件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连词,来,表目的介词,用;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此题考核课本的虚词,注意积累记忆。

8.

试题分析:A.穷困,古义:走投无路;B.涕,古义:流泪;C.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是此意的转移,还有词义范围的变化等,注意区分。此题三个选项都是词义转移。

9.

试题分析:“狠心毒辣”错。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狠心毒辣”错。

10.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以”“足”“更”“见”“陵”。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以”“足”“更”“见”“陵”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2)中的被动句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