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茫茫宇宙到底有没有外星人,生命能不能合成,人果真由命运主宰?这一切都能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B.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
C.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您是否想到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
D.“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到底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C
解析:
A 两个逗号应改为问号;B 括号删除;D 第一对引号中是一个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应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
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某市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济建设要注重环境保护; 该市的环境保护仍然严重滞后。 ②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 ,应该讲究语言得体,“欢迎你再来”这一类的语言是不宜随便使用的。 ③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 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 ④谈到决赛对手时,教练说:“这将 是一场漂亮的比赛,在决赛中和他们会师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
A:坦陈 场所 必须 必然 B:坦陈 场合 必需 必定 C:坦承 场合 必需 必然 D:坦承 场所 必须 必定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发霉 懊悔 欺侮 风雨如晦 诲人不倦
B.犄角 绮丽 崎岖 倚马可待 风光旖旎
C.疏浚 皴裂 逡巡 日月如梭 怙恶不悛
D.弹劾 刻薄 隔阂 垓下之围 言简意赅
C
解析:
A项分别为“méi huǐ wǔ huì huì”; B项分别为“jī qǐ qí yǐ yǐ”;
C项分别为“jùn jūn qūn suō quān”; D项分别为“hé kè hé gāi gāi”。
Mark was walking home from school one day when he noticed the boy ahead of him had tripped(绊倒) and dropped all his books. Mark 21 and helped the boy pick up the scattered articles. Then as they walked along together, Mark discovered the boy’s name was Bill, that he loved video games, baseball and history, 22 he was having lots of trouble with his other subjects. He also learned that he had just 23 with his girlfrienD.
They arrived at Bill’s home first and Mark was 24 in for a Coke and to watch some television. The afternoon passed pleasantly. They then became good friends and later entered the same senior high school where they had brief contacts over the years. Finally the long awaited senior year came and three weeks 25 graduation, Bill asked Mark if they could talk. Bill 26 him of the day years ago when they had first met. “Did you ever wonder why I was carrying so many things home that day?” asked Bill. “You see, I cleaned out my locker because I didn’t want to leave a 27 for anyone elsE. I had stored away some of my mother’s sleeping 28 .But after we spent some time together talking and laughing, I 29 that if I had killed myself, I would have 30 that time and so many others that might follow. So you see, Mark, when you picked up those books that day, you picked up my life as well.”
21. A. sat down B. lay down C. knelt down D. slowed down
22. A. and B. but C. but hat D. and that
23. A. fallen in love B. broken up C. got along well D. done away
24. A. invited B. allowed C. stopped D. interested
25. A. after B. from C. before D. since
26. A. asked B. informed C. remembered D. reminded
27. A. note B. message C. sign D. mess
28. A. medicine B. pilled C. bags D. clothes
29. A. wondered B. doubted C. realized D. forgot
30. A. missed B. lost C. seized D. spent
21-25:CDBAC 26-30:DDBCA
解析:
21题考查词组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同时还涉及到4个词组的意思上的辨析。
22题 考查连词的用法。
23题考查固定搭配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运用。
24题考查动词的用法
25题,连词的用法,需结合上下文,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26题考查动词与介词的搭配及词组辨析。
27题这题相对较难,即涉及到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又考了动词的搭配与辨析。
28题考查一药品名称,这是生活常识题。
29题和30题都是考查语境当中如何把握动词的用法。
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下图的画面构成及寓意。(6分)

(提示:圆形为绿色,代表地球。)
国家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而成。(1分)绿色的圆形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2分)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 JS的变形,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2分)手又象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1分)
下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媲(bì)美 字帖(tiě) 昏愦(kuì)无能 毁家纾(shū)难 B:奇葩(pà) 缜(zhēn)密 倜傥(tǎng)不群 颐(yí)指气使 C:贻(yí)误 缙(jìn)绅 为(wèi)渊驱鱼 纨绔(kù)子弟 D:靓(liàng)女 勒(lēi)紧 博闻强识(shì) 一无长(cháng)物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一个人若是在生活中感到了绝对满意——这本身就是一个 ,它表明这是一种无所事事的安谧,一切动机都已经停止,感觉以及与此相关的活动也 了。
(2)毕加索也是这样一位大艺术家。他在60岁学习版画,70岁学陶工,他那永不 的追求艺术美的热情令人叹服。
A.迹象 麻木 枯竭 B.征候 迟钝 衰竭
C.征候 麻木 枯竭 D.迹象 迟钝 衰竭
D
解析:
(“征候”和“迹象”都指事物显示的表象,区别在于“征候”一般指事先出现的现象,且适用的对象常为自然变化方面;“迹象”既可指事先出现的现象也可指事后出现的现象,适用范围更大。“迟钝”既可与“感觉”搭配,也可与“相关的活动”搭配;“麻木”只能与“感觉”搭配。“衰竭”与“枯竭”都可指物体机能减弱,但“衰竭”能更多地应用于有情感的物,更符合语意。)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16分)
(1)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彩,《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荣,京剧形成。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明清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著作,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2)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经济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解析: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再现和理解能力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从该题的立意看,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在明清时期(16世纪后期起)我国的科技文化已开始落后于西方,二是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我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知识依托: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文学艺术成就;科学技术成就;封建经济制度的特征。
错解分析:该题出现的错误是抛开文学艺术成就、科学技术成就谈表现、特征和原因。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的第一问为叙述式而不是设问式。其实,前者是后者的依托,离开前者后者就无从谈起。
解题方法与技巧:题目中“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是两个结论,是并列关系,后边的“具体表现和特征”是针对前两个结论而言的,搞清楚上述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再从特征和具体表现的关系看,特征是具体表现的特征,是对具体表现的概括。具体表现是课本知识的再现,特征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考查。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则需要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的原理,从明清时代的阶段特征上去考虑。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这时中国传人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与火器
A
解析:
中国造纸术在唐朝时传人大食,活字印刷术在北宋才出现,13世纪,指南针传人阿拉伯和欧洲各国,火药和火药武器在13世纪中期传人阿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