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差chā 差错 误差 差强人意 B.解jiě 解决 押解 不求甚解

C.塞sè 堵塞 边塞 闭目塞听 D.提tí 提炼 提防 耳提面命

A


解析:

(B押解jiè,C边塞sàī,D提防tī。)

阅读下面这段话,写出普京所说的话中包含的潜台词。(5分)

俄罗斯__普京曾向所有公务员发出警告说:“如果你们想赚钱,那就去做生意;如果你们想继续做公务员,那就请你们靠一份国家工资生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京要求公务员不要腐败,(或:做公务员就应保持廉洁)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____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今年秋季起,全国 城市义务教育段学杂费,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2)三代艺术家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将对文化使命的思考和对精神品格的追求 在对历史精神的追溯和创作技巧的探索之中。

(3)诞生于鄂豫皖的红军团,在阅兵村的第一次考核成绩倒数第一,但这并没有让他 们气馁, 成了他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A.免除 灌注 而且

B.免除 贯注 反而

C.废除 贯注 而且

D.废除 灌注 反而

B


解析:

(免除:免去;除掉。废除:取消;废止。贯注:精神、精力集中。灌注:注入。而且:表示同方向的递进关系。反而:表示反方向的递进关系。)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苦雨初霁

李觏

积阴为患恐沉绵,革去方惊造化权。

天放旧光还日月,地将浓秀与山川。

泥途渐少车声活,林薄初干果味全。

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

(1)诗人在尾联说“寄语残云好知足,莫依河汉更油然”,为什么?

答:

(2)古人炼字“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语),颈联中的哪两个字体现了这一点?为什么?请具体分析。

答:

(1)因为苦雨太久,人们心有余悸(1分),担心嫩晴不老,旧雨重来(1分)。

    (2)“活”“全”体现了这一点。(1分)“活”字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雨过天晴,泥泞的道路晾干之后车子轻快行驶时声音的悠扬悦耳,暗中与绵绵阴雨中车辆在泥泞的道路上拖泥带水时行驶凝重的咿呀之声形成鲜明对比;(1分)“全”字则写出了阳上林中宿干宿雨之后,果味尝来,鲜美浓郁。(1分)“活”字诉诸听觉,“全”字诉诸味觉,以细节描写共同表达出久雨初晴之后作者心中的极度喜悦之情,虽是寻常朴实之字,却推陈出新,内涵丰富。(1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帕斯卡尔的芦苇地 赵丰

在所有的植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芦苇。我曾想,如果有一片芦苇地,我也许会把生命匍匐在其中。

我之所以喜欢芦苇,是源于年轻时喜欢过帕斯卡尔《思想录》的一句话: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在帕斯卡尔看来:“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帕斯卡尔用一串串精神的记录证明,他是一根最有尊严的苇草。我常常想着帕斯卡尔说出这番话的表情。幻觉里,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片芦苇,它生长在临水的河边,茎杆中空,叶子翠绿,在风里歌唱,并开出美丽的芦花,帕斯卡尔在其中行走……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那是属于他的精神家园,由他开垦、播种、耕耘,并最终收获的芦苇地。那是人们用肉眼无法触及的芦苇地。他可以放心的、尽情的、赤裸地在其中想象,呐喊。

在一个雨后有阳光的秋日,朋友约我去钓鱼。他引领着我向沣河的上游奔去,在一片挖过沙的河滩,我见到了一片面积很小的芦苇,但足以令我喜出望外。我举着钓竿只有几分钟,就放弃了,先是坐着,后来就躺在那片芦苇中了。我感谢这个多雨的秋天,给了北方这片土地一片芦苇。让我有了一个驰骋思想的空间。

秋天的芦苇一片苍茫。灰白的芦花开始到处飘荡,翩翩若雪。握住一片芦花时,自然,我想到了帕斯卡尔,他说:“人显然是为了思想而生的”。他的思想中没有规范的体系和严谨的学说,他是个任思绪流淌而不做聚集和汇总的人,宛若一片自由的芦花。他的毫无拘束的思想火花奔放不羁,直抵生命的最深层次。

躺累了,我便起身站在一个高处,对这片芦苇进行俯视。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成熟的芦苇如满头华发的老人,脱去轻飘,归于凝重,静谧中有一种庄严和安详。我想芦苇如果有眼睛,也一定是充满阳光般的睿智,那是超越了一切悲喜苦痛的的旷达。

其实这里是一片河滩,更多的是荒草、沙子、水面,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在水面贴着滑翔的鸟。它们翅膀扇动着,发出不可一世的鸣叫。它其实是没有思想的。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会在广阔之处表现得沉默。那正是一种成熟。就像面前的芦苇,该张扬时便张扬,该安静时就安静,似乎自己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芦苇的境界,人是不容易达到的。

沣河岸上的这片芦苇地,我设想它是属于帕斯卡尔的。

朋友在收杆,西山的晚霞送走了遥落的太阳,秋风下,金黄色的芦苇在水面荡漾,一片片云朵围拢着又散去,舞动成晚霞样的遐想。朋友钓了许多鱼。他说,我在乎的是钓鱼时的感觉,没有工作,没有应酬,没有烦恼,就只有我自己的思想。在这片属于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我惊喜地发现,我的这位朋友居然拥有了帕斯卡尔般的境界。当他陷于那个小城,那间只有十几个平方米的办公室时,他是陷入思想的荒芜的。当人们热衷于建立体系和规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从事着一件作茧自缚的工作。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帕斯卡尔那样,在广阔的芦苇地里收获灵感呢?

帕斯卡尔关注的是生命和生命中昂扬的激情,他呼唤“人必须认识自己……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的深刻,就越是接近于一个真实的人。”在说出这番话后,他将自己置于芦苇地的深处,任冬日的晚风吹着。那个夜晚,帕斯卡尔的灵魂破土而出,他找到了皈依。他从此开始了修道式的生活,他收留穷人住在自己的寓所,帮助不知名的流浪少女,他效仿耶稣“我热爱贫穷是因为他热爱它……

1662年,他39岁,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上帝却领走了他。“思想,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他留给这个世界永恒的嘱咐。

(选自《福建文学》2009年第五期,有删节)

11、联系全文,简析开头一段的作用。(5分)

12、在文章的第五段,作者为什么说“视野里的芦苇,虽然很小,但是比起任何旷野的景致都要壮观”?(6分)

13、在文章第六段,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悟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4、请探究在帕斯卡尔的“芦苇地”里蕴含了他的哪些思想。(6分)

11.领起全文内容,奠定全文感情基调,表达作者对自由的精神家园的强烈追求之情。

    12.(1)面积虽小,但给人驰骋思想的空间很大;(2)面积虽小,但景致意蕴深厚,给人的感悟很多。(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第一点也可以答成“面积虽小,但能够让人的思想火花无拘无束,奔放不羁。第二点如答成”成熟的芦苇凝重、静谧,给人以庄严和安详,让人超脱、旷达,可以给1分)

    13.(1)作者采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和对比、比拟等修辞手法来表达在芦苇地的见闻和感情。

    (2)通过对没有思想、不可一世的水鸟的形象的刻画,又将水鸟、芦苇等拟人化,在对比中鲜明生动地表达了作者的呼唤;在生活节奏加快、物欲至上的今天,人们应该从种种虚浮、功利的欲望中解脱出来,净化自己的灵魂,像帕斯卡尔那样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智慧地把握着生命的节奏,以此净化、升华我们的灵魂。

14.(1)人是渺小与伟大、卑微与崇高的统一体;(2)人因为能思想而高于自然,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3)人自我认识越深刻,就越接近于真实的人。

下面是三则广告语,从中选择一则,从表意、语言和艺术效果等角度进行鉴赏。(4分)

(1)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

(2)戴比尔斯钻石: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3)雪碧:服从你的渴望。

答:

(1)简单而又意味深远,发自内心的感受脱口而出,正是其经典之所在。

(2)经典的广告语是丰富的内涵和优美的语句的结合体,戴比尔斯钻石的这句广告语,不仅道出了钻石的真正价值,而且也从另一个层面把爱情的价值提升到足够的高度,使人们很容易把钻石与爱情联系起来,这的确是最美妙的感觉。

(3)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宛如和朋友亲切交谈,更是一切为顾客着想,这一则广告语拉近了雪碧和顾客的心理距离。

《边城》在故事的发展中穿插了对歌、提亲、赛龙舟等苗族风俗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展示了作品中美好的人性所处的美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既是“边城”乡土性的诗意揭示,又是扑朔迷离的诗意烘托。

标签:系统默认该标签表示题目的开始。

标签:每道题的答案。


解析:

标签:每道题目的解析。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 ,

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于周身之帛缕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解析: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以下是某中学老师推荐给学生的部分书目:《繁星??春水》《爱的教育》《伊索寓言》《童年》《宗璞散文》《论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西游记》《丰子恺散文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老人与海》《刘墉作品选》

材料二:以下是最受中学生喜欢的部分书目:《哈利??波特》《小王子》《伊索寓言》《谁动了我的奶酪》《神雕侠侣》《花季雨季》《男生贾里》《流星花园》《麦田里的守望者》《草样年华》《幻城》《西游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不超过25字)(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所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3分)

(1)中学老师推荐的书目和中学生喜欢的存在较大差异。

(2)答案示例1:作为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老师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经典,让学生通过阅读经典,陶冶情操,磨砺意志,传承文化;但老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也要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需求。

答案示例2:中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多读一些书;但只凭兴趣爱好阅读,不利全面发展,所以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之外,还要扩大阅读面,加强对经典的阅读。  (如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亦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