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必父而子子而孙如是其业则精始服其药若传至曾元更为名医矣。医话四则
较而论之,其有必矣。(较)
阅读下文
治学 (东汉)徐幹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矇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勤勉不倦的样子。
A:兮 B:哉 C:夫 D:矣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 币:
用 “/”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4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析】
试题分析:此段文字加标点为:“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夏”,人名,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讲的是三方面的情况,是三个层次;而“能竭其力”“能致其身”“言而有信”则分别与“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一一对应,了解这些信息,正确断句就很容易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子夏说:“看重实际的德行,轻视表面的姿态;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祭肜①字次孙,早孤,以至孝见称。遇天下乱,野无烟火,而独在冢侧。每贼过,见其尚幼而有志节,皆奇而哀之。光武初拜肜为黄门侍郎,常在左右。以肜为偃师长。肜有权略,视事五岁,具无盗贼,迁裏贲令。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帝以肜为能,建武十七年,拜辽东太守。至到励兵马,广斥候。肜有勇力,能贯三万斤弓。虏每犯塞,常为士卒前锋,数破走之。二十一年秋,鲜卑万余骑寇辽东,肜率数千人迎击之,自披甲陷阵,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虏急,皆弃兵裸身散走,斩首三千余级。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抚夷狄以恩信,皆畏而爱之。永平十二年,征为太仆。肜在辽东几三十年,衣无兼副。显宗既嘉其功,又羑其清约,拜日,赐钱百万。十六年,使肜以太仆将万余骑与南单于左贤王信伐北匈奴,期至涿邪山。信初有嫌于肜,行出高阙塞九百余里,得小山,乃妄玄以为涿邪山。肜到不见虎而还,坐逞留畏懦下狱免。肜性沉毅内重,自恨见诈无功,出狱数日,欧血死,临终谓其子曰:“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既卒,其子逢上疏具陈遗言。帝雅重肜,方更任用,闻之大惊,召问逢疾状,嗟叹者良久焉。鸟桓、鲜卑追思肜无已,每朝贺京师,常过冢拜谒,仰天号泣乃去。辽东吏人为立祠,四对奉祭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二十》)
【注释】①祭肜,音zhai rong,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B. 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C. 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D. 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孤,古代指幼年父亲去世,而现多指幼年父母双亡。
B. 迁,贬滴、降职称“迁”,此处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意同。
C. 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 硫,一种文体,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宇。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祭肜以孝著称。他在天下大乱之际,仍然坚持守基,即使是贼人都被他的志向节操感动了。
B. 祭肜有勇有谋。他经常身先士卒,在与鲜卑作战时以少胜多。他还能用恩惠信用来安抚夷狄。
C. 祭肜清廉俭朴。他担任辽东太守将近三十年,衣服都不超过两套,因此被任命为太仆时,皇帝赏赐他一百万钱。
D. 祭肜忧愤而死他出征时道小人欺骗,不见敌人而回,被朝廷判逗留畏敌而下狱免职,出狱几天后吐血而死。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
(2)吾蒙囯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
13.C
14.B
15.C
16.(1)从这以后,鲜卑惊恐,害怕祭肜不敢再窥视边塞。(2)我蒙受国家深厚的恩德,接受使命没有完成(不称职、不胜任),一点功劳都没有建立,即使死了心中也实在惭愧遗憾。
【解析】
13.试题分析:“悉平”作前句的宾语,“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三个并列的事件,中间断开,“数年“作后句的状语。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悉平”作前句的宾语,“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三个并列的事件,中间断开,“数年“作后句的状语。
14.试题分析:此为升迁,贬谪、降职称“左迁”。
15.试题分析:赏赐的原因还有“嘉其功”。
16.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是”“震怖”“窥塞”“不称”“诚”“恨”的翻译。
参考译文:
祭肜字次孙,早年丧父,以最孝著称。遇上天下大乱,野外没有炊烟,而他单独守在(父亲的)坟墓边。每逢有贼人路过,看到他年纪还小但有志向节操,都很惊奇并同情他。光武帝起初任命祭肜为黄门侍郎,常在皇帝身边。任命祭肜做偃师长。祭肜有谋略,任职五年,县内没有盗贼,政绩考核第一,升任襄贲县令。当时天下郡国还没有全部平定,襄贲的强盗白天公然作恶。祭肜到任后,杀败奸人,消灭他们的余党,几年之后,襄贲政治清明。光武帝因为祭肜有才能,建武十七年,拜任他为辽东太守。他到任后就厉兵秣马,广设探哨。祭肜有力气,能拉开三百斤的弓。敌人每次侵犯边塞,他常身先士卒,多次打退敌人。建武二十一年秋天,鲜卑一万多骑兵侵犯辽东,祭肜率领几千人迎战敌人,亲自穿上铠甲冲锋陷阵,敌人大举逃走,落水淹死的超过半数,于是猛追出边塞,敌人急了,都丢了兵器光着身子四处逃跑,杀敌三千多人。从此鲜卑震惊,害怕祭肜,不敢再窥伺边塞。祭肜用恩惠信用来抚慰夷狄,夷狄之人都畏惧并且爱戴他。永平十二年,受召任命为太仆。祭肜在辽东将近三十年,衣服没有两套以上。显宗既嘉奖他的功劳,又赞美他的清廉简约,任命他的那一天,赐给钱一百万。永平十六年,派祭肜以太仆的身份率领一万多骑兵和南单于左贤王信攻打北匈奴,约定到达涿邪山。信当初和祭肜有仇,走出高阙塞九百多里,见到一座小山,就谎称是涿邪山。祭肜到后不见敌人而回,被判逗留畏敌罪投入监狱免官。祭肜性格深沉刚毅,内心持重,自己很遗憾被骗而没有立功,出狱几天,吐血而死。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蒙受国家深厚的恩德,接受使命没有完成,一点功劳都没有建立,即使死了心中也实在惭愧遗憾。”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祭逢上书详细陈述父亲的遗言。皇上一向很器重祭肜,正打算重新任用他,听说他死很吃惊,召见祭逢询问祭肜的病情,慨叹了好长时间。乌桓、鲜卑人思念祭肜不止,每次到京城朝拜,经常到他的墓上拜祭,仰头朝天大哭才离开。辽东官吏百姓为他建立祠庙,四季都祭祀他。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祭肜①字次孙,早孤,以至孝见称。遇天下乱,野无烟火,而独在冢侧。每贼过,见其尚幼而有志节,皆奇而哀之。光武初拜肜为黄门侍郎,常在左右。以肜为偃师长。肜有权略,视事五岁,具无盗贼,迁裏贲令。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帝以肜为能,建武十七年,拜辽东太守。至到励兵马,广斥候。肜有勇力,能贯三万斤弓。虏每犯塞,常为士卒前锋,数破走之。二十一年秋,鲜卑万余骑寇辽东,肜率数千人迎击之,自披甲陷阵,虏大奔,投水死者过半,遂穷追出塞,虏急,皆弃兵裸身散走,斩首三千余级。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抚夷狄以恩信,皆畏而爱之。永平十二年,征为太仆。肜在辽东几三十年,衣无兼副。显宗既嘉其功,又羑其清约,拜日,赐钱百万。十六年,使肜以太仆将万余骑与南单于左贤王信伐北匈奴,期至涿邪山。信初有嫌于肜,行出高阙塞九百余里,得小山,乃妄玄以为涿邪山。肜到不见虎而还,坐逞留畏懦下狱免。肜性沉毅内重,自恨见诈无功,出狱数日,欧血死,临终谓其子曰:“吾蒙国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既卒,其子逢上疏具陈遗言。帝雅重肜,方更任用,闻之大惊,召问逢疾状,嗟叹者良久焉。鸟桓、鲜卑追思肜无已,每朝贺京师,常过冢拜谒,仰天号泣乃去。辽东吏人为立祠,四对奉祭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二十》)
【注释】①祭肜,音zhai rong,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B. 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C. 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D. 时天下郡国尚未悉/平襄贲盗贼/白日公行/肜至/诛破奸猾/殄其支党/数年/襄贲政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孤,古代指幼年父亲去世,而现多指幼年父母双亡。
B.迁,贬滴、降职称“迁”,此处与"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中的“迁”意同。
C.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
D.硫,一种文体,古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文字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祭肜以孝著称。他在天下大乱之际,仍然坚持守基,即使是贼人都被他的志向节操感动了。
B.祭肜有勇有谋。他经常身先士卒,在与鲜卑作战时以少胜多。他还能用恩惠信用来安抚夷狄。
C.祭肜清廉俭朴。他担任辽东太守将近三十年,衣服都不超过两套,因此被任命为太仆时,皇帝赏赐他一百万钱。
D.祭肜忧愤而死他出征时道小人欺骗,不见敌人而回,被朝廷判逗留畏敌而下狱免职,出狱几天后吐血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是后鲜卑震怖,畏肜不敢复窥塞。
(2)吾蒙囯厚恩.奉使不称,微绩不立,身死诚惭恨。
10.C
11.B(此为升迁,贬谪、降职称“左迁”。)
12.C(赏赐的原因还有“嘉其功”)
13.(1)从这以后,鲜卑惊恐,害怕祭肜不敢再窥视边塞。(是、震怖、窥塞各1分,句意2分)
(2)我蒙受国家深厚的恩德,接受使命没有完成(不称职、不胜任),一点功劳都没有建立,即使死了心中也实在惭愧遗憾。(不称、诚、恨各1分,句意2分)
译文:祭肜字次孙,早年丧父,以最孝著称。遇上天下大乱,野外没有炊烟,而他单独守在(父亲的)坟墓边。每逢有贼人路过,看到他年纪还小但有志向节操,都很惊奇并同情他。光武帝起初任命祭肜为黄门侍郎,常在皇帝身边。任命祭肜做偃师长。祭肜有谋略,任职五年,县内没有盗贼,政绩考核第一,升任襄贲县令。当时天下郡国还没有全部平定,襄贲的强盗白天公然作恶。祭肜到任后,杀败奸人,消灭他们的余党,几年之后,襄贲政治清明。光武帝因为祭肜有才能,建武十七年,拜任他为辽东太守。他到任后就厉兵秣马,广设探哨。祭肜有力气,能拉开三百斤的弓。敌人每次侵犯边塞,他常身先士卒,多次打退敌人。建武二十一年秋天,鲜卑一万多骑兵侵犯辽东,祭肜率领几千人迎战敌人,亲自穿上铠甲冲锋陷阵,敌人大举逃走,落水淹死的超过半数,于是猛追出边塞,敌人急了,都丢了兵器光着身子四处逃跑,杀敌三千多人。从此鲜卑震惊,害怕祭肜,不敢再窥伺边塞。祭肜用恩惠信用来抚慰夷狄,夷狄之人都畏惧并且爱戴他。永平十二年,受召任命为太仆。祭肜在辽东将近三十年,衣服没有两套以上。显宗既嘉奖他的功劳,又赞美他的清廉简约,任命他的那一天,赐给钱一百万。永平十六年,派祭肜以太仆的身份率领一万多骑兵和南单于左贤王信攻打北匈奴,约定到达涿邪山。信当初和祭肜有仇,走出高阙塞九百多里,见到一座小山,就谎称是涿邪山。祭肜到后不见敌人而回,被判逗留畏敌罪投入监狱免官。祭肜性格深沉刚毅,内心持重,自己很遗憾被骗而没有立功,出狱几天,吐血而死。临死时对他的儿子说:“我蒙受国家深厚的恩德,接受使命没有完成,一点功劳都没有建立,即使死了心中也实在惭愧遗憾。”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祭逢上书详细陈述父亲的遗言。皇上一向很器重祭肜,正打算重新任用他,听说他死很吃惊,召见祭逢询问祭肜的病情,慨叹了好长时间。乌桓、鲜卑人思念祭肜不止,每次到京城朝拜,经常到他的墓上拜祭,仰头朝天大哭才离开。辽东官吏百姓为他建立祠庙,四季都祭祀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此术之接物之道
人主仁①而境内和矣,故其士民莫弗亲也;人主义②而境内理矣,故其士民莫弗顺也;人主有礼而境内肃③矣,故其士民莫弗敬也;人主有信而境内贞④矣,故其士民莫弗信也;人主公而境内服矣,故其士民莫弗戴⑤也;人主法而境内轨⑥矣,故其士民莫弗辅⑦也。举贤则民化善,使能则官职治,英俊⑧在位则主尊,羽翼胜任则民显⑨;操德而固则威立,教顺⑩而必则令行;周听⑾则不蔽,稽验则不惶;明好恶则民心化,密事端则人主神⑿。术者,接物之队⒀。凡权重者⒁必谨于事,令行者⒂必谨于言,则过败鲜矣。
(选自西汉·贾谊《新书》卷八《道术》)
【注释】①仁:仁爱,即博爱众人。②义:思想行为正当。③肃:恭敬肃穆。④贞:正,高尚。⑤戴:拥护,爱戴。⑥法:正确执法。轨:遵纪守法。⑦辅:辅助。⑧英俊:才智杰出的人才。⑨羽翼:臣属。显:显扬。⑩顺:事物的病理。⑾周听:广泛地听取各地不同的意见。⑿密:周到。端:详审。神:异乎寻常,出类拔萃。⒀队(suì):道。⒁权重者:权势较重的人。⒂令行者:发号施令的人。
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故其士民莫弗顺也
(2)稽验则不惶
(3)稽验则不惶
(4)则过败鲜矣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举贤则民化善,使能则官职治.
(2)周听则不蔽,稽验则不惶。
(3)术者,接物之队。
(4)凡权重者必谨于事,令行者必谨于言。
请写出高中诗文中与贾谊有关的句子。
贾谊是位有雄心大志、助君制天才之才,在此文中,话题是“道术”,其关注的是什么
【小题1】(1)顺从(2)调查,考查(3)惊慌(4)少
【小题2】(1)推举有德行的人百姓就会得到感化而变得善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官场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
(2)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就不会被蒙蔽,做好考察验证国君遇事就不会惶恐。
(3)上面所说的种种办法,是国君接触外物所必须采用的方法。
(4)所有掌握大全的人做事一定要谨慎,所有发号施令的人一定要说话谨慎。
【小题3】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
王勃《滕王阁序》:“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小题4】虽然指的是治国的方法,然而句句上有国君下有百姓,语气急切真诚,体现贾谊一片忧国忧民之心。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译文】
统治者实行仁政的话四境之内就和平安定,所以他的臣民没有不亲近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的话那么境内就会治理得很好,所以他的臣民没有不顺从他的;统治者遵守礼节那么境内的风气就严肃而恭敬,所以他的百姓没有不敬仰他的;统治者守信用则境内的风气就会纯正,所以百姓没有不守信用的;统治者公平正义那么境内的百姓就会信服,所以他的百姓就没有不爱戴他的;统治者办事遵守法度,所以他的百姓就不会出现叛乱的现象。推举有德行的人百姓就会得到感化而变得善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官场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理,才智杰出的人在位那么君主就会得到敬重,辅佐的人能够胜任那么百姓就会显达,遵守操守德行那么威信就得以树立,教化保证能够推行那么法令就会通行,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就不会被蒙蔽,做好考察验证国君遇事就不会惶恐,明白好的和坏的就回使民心感化,清楚事情的原因则人主伸明。上面所说的种种办法,是国君接触外物所必须采用的方法。所有掌握大全的人做事一定要谨慎,所有发号施令的人一定要说话谨慎,只有这样过错失败才会很少呀。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