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经》在西周时期的演变为例,中国诗歌的基本逻辑是()。
A:从景物描写到抒情言志 B:从抒情言志到景物描写 C:从典礼歌唱到个人抒情 D:从个人抒情到典礼歌唱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
A: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 B:在局部描写中表现出景物的情思韵 C:浓烈的抒情与美丽的构辞融为一体 D:对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描绘 E:激情澎湃,发则滔滔不绝
《孔雀东南飞》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点是()。
A:个性化的对话。 B:注意人物行动的刻画。 C:利用环境或景物描写作衬托、渲染。 D:运用抒情性的穿插。
杨朔的()以抒情的笔触,热情地颂扬了经过土改后的农民激发的抗敌爱国的热情。
通过对人物.事物.景物的描述来抒发.表露感情的间接抒情称为()。
A:借助叙说抒情 B:借助描述抒情 C:借助论证抒情 D:借助比喻抒情
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是()
A:创造了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 B:在局部描写中表现出景物的情思韵味 C:浓烈的抒情与美丽的构辞融为一体 D:对景物的声、光、色都有生动描绘 E:激情澎湃,发则滔滔不绝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⑴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⑵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
(1)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2分)乐景写哀(反衬)(3分)
(2)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2分)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4分,手法2分,效果分析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这是考查诗歌中的景物形象及其作用。对于第一问,应先到诗歌中找出景物,然后把与“春生”有关的摘抄出来即可。第二问,应先辨别景物的类型,即哀景或乐景;因为一切景语皆为情语,然后再看诗歌中的情感是乐情还是哀情,以此辨别景和情之间的关系。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解题思路: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品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凉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比如本题中,所写的景物有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属于乐景,而自己却“沦落在江州”,故乐景衬哀情。
(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从诗句中的“故园”“沦落在江州”可以知道诗人的处境,应是被贬谪在江州,同时用“觅”来形容春天,赋予春天以人的情态,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对于此类题目,应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解答:1.审题:主要审两点:一是所给语言片段的位置和内部的层次(前面说的“句”“联”“片”等);二是所给语言材料是整首诗还是诗中的片段,弄清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这涉及分析情感题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如材料是局部的,则要联系全诗甚至标题来分析;如是整体,则要分成几个局部来看。比如本题就是针对诗歌的尾联提问,提问的同时,不仅涉及情感,同时也涉及抒情的方式。2.答题:(1)答题时特别强调:①置身诗境。通过阅读,置身诗境,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与审美经验,与诗人取得共鸣;借助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境界中,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②以意逆志。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阅读下面首宋词,然后回答后面题。
春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16.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春生”?从全诗看,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5分)
17.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鉴赏其抒情的妙处。(6分)
16.和风,啼鸟,河畔草,树头花。(2分,答出两点得1分)乐景写哀(反衬)(3分)
17.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2分)以拟人手法虚写(想象)春天到了自己家乡,到处找我不见,而我只有托春天向家人传达沦落江州的愁苦;含蓄蕴藉。(4分,手法2分,效果分析2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第一问,可从诗句中找出描写春的自然景物的词语,然后从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或心情的角度分析,这首诗一开始便问道:春天从到人间,就悄无声息地到何处去游历呢?第二句即交代谜底,春天走遍了天涯海角才肯作罢。三、四两句用了拟人手法,春天每到一处,先派遣“和风”传送消息,告诉人们春天将临,再遣“啼鸟”说明春天到的缘由。接下的五、六两句描写春天到后的绚丽景色:河畔绿草如茵,树头繁花点缀。而最后两句诗意一转:春天如果到我的故乡理该寻觅我吧,那就请春天为我向家人传去沦落江州的信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角度分析,诗的中间四句描绘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尾联抒发了“天涯沦落之恨”,是传统的“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诗人被贬谪江州的伤感消沉,也尽在这亦真亦幻的想像与描写之中,可谓含蓄蕴藉,哀而不伤。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词句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表达了诗人主观的感受,并且深刻地提示了客观事物的本质,是以抒情的笔触总括了以上景物的描写。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句表面上是对自然奥秘的寻求和探索,实际上是对现实中不合理社会秩序的怀疑与挑战。 C:“书生意气”中“书生”指读书之人,这是用来指__和他的同学,用这个词是为了说明他们当时还书生气十足,缺少实践经验。 D:“浪遏飞舟”一句暗示出破浪锐进、奋然前行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