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断桥”考

唐代诗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中有“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的诗句,这被视为今日西湖十景之“断桥”的最早文献记录。

断桥在南宋咸淳年间因隶属宝祜坊而改称宝祜桥。因“断桥”不断,当时也出现了用谐音“段桥”解释为“段家桥”的说法,如周密《武林旧事》卷五“断桥”下就说“又名段家桥”。但因为在“断桥”不断的问题上没能达成共识,所以后来人们围绕“断桥”的名义问题聚诉纷纭。

翻阅典籍,除西湖断桥之外,诗文中说道“不断之‘断桥’”的还有几例。如金赵秉文《墓归》诗云:“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明邵经邦《断桥》诗云:“闻道桥名断,从来金勒过。”清顾于观《南楼四咏》诗云:“门前空有断桥在,十日人无款竹扉。”可见“不断之‘断桥’”在古代是比较常见的,并非杭州西湖所独有。

然而桥既不断,为什么称为“断桥”呢?据考证,这里的“断桥”实即“簖桥”,而“簖桥”则是与捕鱼蟹之“簖”相伴的一种桥,它主要是用来协助捕鱼蟹的。每年秋冬之交,螃蟹会进行生殖洄游,到江海交界的浅滩中繁殖后代,渔人便利用螃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加以捕捉。他们把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的“簖”插在江河之中,挡住螃蟹向下游行进的路,然后螃蟹必沿“簖”爬上来,以求越过下行,而渔人就在“簖”侧的桥上捕捉它们(当然也有划船前往捕蟹或收笼的)。这种捕蟹方法在江南一带尤为常见,陆游《稽山行》有“村村作蟹椴,处处起鱼梁”(“椴”亦可作“簖”)之语。清藩衍桐《两浙輶轩续录》载海盐才女李壬《由武原至梅里》诗云:“沿塘两岸遍桑麻,画舫朝移日又斜。望见簖桥心便喜,急收帆脚到侬家。”这里的“簖桥”就是指与放置鱼簖、蟹簖有关的桥,这种说法在部分地区至今还有。但因放置鱼簖或蟹簖过多对河流及湖面的水流影响较大,古代官府就已有所限制。近代以来,这种捕鱼蟹的方法,随着人工养殖业的兴起而逐渐被淘汰。

杭州西湖为钱塘江的泄湖,在中唐以前,钱塘江与西湖的水域连成一片,湖中水流因孤山分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形成了“白堤”。流经孤山的两股水流在宝石山东南端合流而出,“白堤”也便成为一道天然“鱼梁”。渔人在“白堤”东端设簖来捕鱼蟹,而且依簖设桥,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这样的桥叫做“簖桥”,也在情理之中。张祜的诗句中写作“簖桥,因为那时“簖”字或许还没有产生,或许很少有人使用。五代以后,特别是自吴越王钱繆筑垾海塘以来,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游的现象消失,渔人也就逐渐不再用簖捕捉鱼蟹了。随着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断桥”已失去设簖捕捉鱼蟹功能的本义,但“断桥”之名却由于文人作品的称颂和民间口耳相传而得以沿用。

[注]①金勒:金饰的带嚼子的马笼头,这里借指骑马者。

下列选项中关于“簖桥”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簖桥”是与渔人用芦蒿、竹竿等编连起来捕鱼虾的“簖”相伴的一种桥。

B. “簖桥”的主要功能是方便渔人用簖捕捉鱼蟹。

C.“白堤”东端的“簖桥”即今日西湖断桥,原是为方便渔人捕捉鱼蟹而设。

D.“簖桥”在张祜的诗中写作“断桥”的原因是那时“簖”字可能还没有产生,也可能很少有人使用。

下列不属于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逐渐被淘汰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古代官府对在河流及湖面放置鱼簖或蟹簖有所限制。

B.近代以来,人工养殖业的兴起。

C.五代以后,钱塘江的鱼蟹经西湖而洄流的现象消失了。

D.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杭州孤山寺》是目前所能见到的记载西湖断桥的最早文献。

B.西湖十景之“断桥”在南宋时又称宝祐桥,还曾因“断”“段”谐音而被称作“段家桥”。

C.第三段列举了赵秉文等人的诗,说明除西湖断桥之外,在古代其他地方也有“不断之断桥”。

D.第四段引用海盐才女李壬的诗,说明近代以前江南一带用鱼簖或蟹簖捕鱼蟹的方法很常见。

【小题1】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C项与原文不符合,原文是“以方便捕捉鱼蟹和到孤山的交通”。

【小题1】D用“簖”捕捉鱼蟹的方法被淘汰与杭州都城文化的发展和西湖旅游形象的提升无关。

【小题1】D用李壬的诗是说明“断桥”就是“簖桥”。


解析: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 )

A:不如因善遇之(像) B:沛公起如厕(往,去) C: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D: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下面是陈毅在纪念鲁迅逝世14周年茶话会上写的一副挽联,请将中间四句的正确序号排列出来

要打叭儿落水狗, ,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 ,不愧思想权威

①敢于嘻笑怒骂 ②懂得进退攻守 ③临死也不宽恕 ④一生最恨帮闲

③②④①


解析: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是一场历练。面对矗立在眼前的铜墙铁壁般的艰难世事,孔子选择“知其不可而为之”,自是一番悲壮慷慨;而庄子在《庄子·人间世》中提出的观点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也有一种逍遥淡然。除此而外,又有人在四处碰壁后终至偃旗息鼓,还有人在随波逐流中逐渐迷失本心。在不一样的人生思想的指导下,每个人生活的姿态都不尽相同,最终演变出的生命轨迹也就千姿百态了。


解析: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峥嵘(zhēng) 偌大(ruò) 戕害(qiāng) 自怨自艾(ài) B:怪癖(pǐ) 滂沱(pāng) 泥淖(nào) 休戚相关(qī) C:啮噬(shì) 熨帖(yù) 坍圮(pǐ) 拾级而上(shí) D:按捺(nài) 庇护(bì) 归咎(jiù) 远离人寰(huán)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考古队日前否定了媒体宣传的曹操墓发掘出了稀世珍宝翡翠珠价值上千万的消息。 B: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作为菅直人首相的特使,出席了6月12日的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 C:在这个四合院里,人们可以品茶、弹古琴,还可以诵习中华传统文化篇章,大家称这里为“私塾”。 D:针对校园伤害案的连续出现,教育部门对学校、幼儿园、教室做 好了防控监控工作。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贾宝玉挨打后,最伤心的莫过于林黛玉。在得知贾宝玉挨打后,她第一个来看宝玉,且说出“你可都改了吧”这样出人意料的话。 B:《头发的故事》通过N先生和我的对话,讲述了主人公N先生剪掉辫子后的一系列遭遇。从中可以看出N先生是一个有觉悟、有理想的人。 C:沈从文小说《边城》中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就是“可爱”,即使不属一个阶层的人物也是这样。甚至当地驻军似乎也能“与民同乐”,如端午节的表现就是如此。 D:流血复仇的情绪笼罩着《哈姆雷特》全篇。哈姆雷特为被谋杀的父亲复仇;雷欧提斯为被人设计陷害的父亲复仇;福丁布拉斯为其在战场上比武丧生的父亲复仇。 E.《凤凰涅槃》中凤凰__后,群鸟“哈哈”唱歌,这群鸟是当时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阀、政客、野心家的象征,它们因凤凰的__而欣喜若狂。

请根据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并引用此对联写一句话,表达你对春天的赞美。(要求语言生动形象;除引用外,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

东风吹出千山绿,

下联示例:春雨洒来万象新。所写句子符合题干要求即可


解析: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 ,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放弃的事物。 ①一旦别人代替自己做出选择 ②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 ③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 ④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 ⑤而不愿意做被人控制的傀儡 ⑥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

A:①⑥②③④⑤ B:③⑤①⑥④② C:④①②③⑤⑥ D:⑤①⑥②③④

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1)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 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 思想和感情。 (2)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又在自己的 ,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

A:调整 斟酌 学习 创造 B:斟酌 调整 学习 创造 C:调整 斟酌 创造 学习 D:斟酌 调整 创造 学习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