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作为一种文体名称在战国末期已经出现。战国末期()作《赋篇》、()有《风赋》、《登徒子好色赋》、《神女赋》等。
苏轼的文学创作中用力最甚的一种文体是()。
A:文 B:词 C:诗 D:赋
挽联是用字数相近、句法不同的句子排列组合而成的一种特殊文体
赋,文体名,初形成于《诗经》中铺陈言志的手法,正式用作文体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以下对于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赋在内容上需要通过“体物”以“写志” B:在艺术表现上以铺陈的手法,形容事物的外相和内理 C:宋代时期,科举制度盛行,赋被列入了国家考试的科目 D:“六义”是指包括赋在内的六种文体,还有风、雅、颂、比、兴
赋是散文韵文并用的一种文体,从离骚体演变而来。汉初的赋家( ),以《七发》著名。
A:枚乘 B:扬雄 C:司马相如 D:班固
关于“赋”这种文体的说法,不当一项是
A: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 B:赋这种形式,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 C:“赋”经常在结尾部分发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D:“赋”这种文体,今人仍喜袭用,如《茶花赋》、《秋色赋》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北宋词人,字子瞻。辛弃疾,南宋词人,字易安。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或相同或相近或相反等联系。 B:世界三大著名短篇小说家是指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其中欧·亨利的作品构思新颖,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具有“含泪的微笑”的创作风格。 C: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D:史铁生,现代作家,1983年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