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听从了何人的话,将司马懿削职回乡?
A:王朗 B:华歆 C:曹休 D:曹真
简述诸葛亮如何使用空城计兵退司马懿
简述诸葛亮如何使用空城计兵退司马懿(95回)
曹睿死后,司马懿和曹爽共同执政。简述司马懿独获兵权的过程。
司马懿
三十六计中有离间计,请你简述曹操是如何离间马超和韩遂的。
曹操用贾诩的离间计,约韩遂单独谈话,不言军情,直言京师旧事,马超心甚疑;曹操又派人送去一封涂改的书信,马超以为是韩遂有意涂改;韩遂为表真心和马超约定,他赚曹操阵前说话,马超趁机刺杀,失败后,马超大怒,砍断韩遂一只手臂,二人反目,韩遂投降。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故事内容要点题,可以根据对小说内容的掌握,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注意语言的叙事性。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第一百回中诸葛亮曾用“反间计”离间曹真和司马懿的关系,司马懿以牙还牙,离间了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试简述司马懿的“反间计”。
司马懿和诸葛亮比斗阵法,结果魏军大败。苟安因好酒而误了送粮的期限,被诸葛亮责罚,接着投奔了司马懿。司马懿派他到成都散布谣言,说孔明有怨上之意,欲称帝。昏庸的刘禅信以为真,下诏召回诸葛亮,诸葛亮迫于无奈,只得回成都,错失了北伐的大好时机。
解析:
考查对作品的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关键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明晰事件来龙去脉,突出重要细节。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懿成就“空城计”
霍去病
孩子的直觉,有时真的是不可忽视的。大众觉得理所当然的东西,有时小孩子却会觉得很奇怪。就拿我来说吧,小时候,听大人讲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时,心里就一直纳闷:那个绝顶聪明的司马懿,他为什么会中诸葛亮的“空城计”呢?难道他真那么傻?只要他稍微地去想一想。比如,派出一支小__先行攻入城去试探一下;或干脆用大兵将空城围起来再说(反正他司马懿手下带着十五万大军,而当时蜀方正遭惨败,已不可能组织起任何强大的反击了)。倒要瞧你诸葛亮这琴,究竟能弹到几时?然而没有!
司马懿在“空城”一役中的反常举措,或许只有在那小小“空城”之外的更大空间中,人们才能寻找到合理的解释。我们知道司马懿这个人的仕途,是大起大落,充满着艰险的,他时常遭人嫉妒,政敌很多,做事往往受到多方牵制。曹操在世时时他存有疑心,曾说:“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予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曹丕继位后。司马懿一度被新主重用,他青云直上,曾做到骠骑将军。后来曹睿当皇帝时,司马懿领兵与诸葛亮对垒,在战场上成为诸葛亮的劲敌。战场上数度交锋,诸葛亮是充分领教过司马懿的厉害的。他派人到洛阳等地散发司马懿的谣言,同时四处张贴司马懿兴师废君的榜文告示,曹睿果然信以为真,而朝中司马懿那班同僚们,也纷纷对他落井下石,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幸亏大将军曹仁上奏力保,司马懿才侥幸捡了一条命,但那显赫的职位自然是保不住的,他便只得回家养老了。风云变幻,诸葛亮出山伐魏,魏军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是诸葛亮的对手。眼看着曹魏江山危险了,本来已打算要老死家乡的司马懿,在这曹魏国难当头之际,却戏剧般地被重新起用。
司马懿等人,经此大起大落,他何尝不明白自己之所以会有今天,能临危受命为“慧平西都督”,在某种意义上讲,竟全靠的是诸葛亮的功劳,因为满朝文武,只有他司马懿堪在疆场上与诸葛亮一较高低。有诸葛亮一天在,他便一天在朝中有用,政敌使奈何他不得。而如果哪一天诸葛亮不在了……自己便失去了独特的价值,就很可能会在动不动“内耗”的朝廷中,再一次被政敌置之死地。
有些事就是这样,不是干不成。而是当事人出于各自的切身利害考虑,有意地设置障碍。诚心地不去干成它!在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内耗”,也向来都是一道异常可怕的“风景”。老于世故的“人精”司马懿,又如何无视之?断然地决定不进“空城”,放宿敌诸葛孔明一马。岂不是同时也为自己留下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想这或许才是司马懿最终没有派兵拿下那唾手可得的“空城”,眼睁睁放走宿敌诸葛亮那难以向人明言的苦衷吧!朝中残酷的倾轧与“内耗”,不能不成为这位“平西都督”做出一项决定时反复掂量与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这些是他的“工作环境与背景”。
随着这一探究逐步深入,我的目光,也渐渐由那座小小“空城”,转向传统中那黑黝黝的深层结构……
(摘自《文化博览》)
文章标题是“司马懿成就‘空城计’”,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篇幅谈论司马懿个人的仕途?
文章结尾处画线部分中“传统中那黑黝黝的深层结构”的含意是什么?
“人精”司马懿,为什么要放走诸葛亮?
【小题1】①从司马懿个人仕途中寻找他放走诸葛亮的主客观原因。②引出对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内耗”现象的思考。
【小题2】指传统文化中的“内耗”现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大事难成的遗憾。
【小题3】①诸葛亮存在。才能显示自己存在的价值。②诸多亮存在,政敌对他就无可奈何;③一旦诸葛亮不在,他将面临被政敌置于死地的危险。
解析:
【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本题的设计理念,在于告诉考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凡是和表达作品主旨密切相关的内容都应成为阅读时关注的焦点
【小题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B。“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应联系上下文或全文,对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有比较全面的理解。
【小题3】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找准答题区间。
司马懿以老谋深算著称,请简述“司马懿诈病赚曹爽”这个故事
曹爽专权,司马懿兵权被夺,为免受害,装病不出。曹爽派心腹李胜前来探听虚实。他便披头散发,坐床上,装病重之状。还装耳聋,把“荆州”听成“并州”,说自己死在旦夕。李胜把假象告诉曹爽。曹爽大喜,便不防司马懿。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如何在上方谷大败司马懿?后来,诸葛亮是如何刺激司马懿的?司马懿是否中计?(5分)
诸葛亮让士兵佯作运粮,天天在上方谷往来,故意被司马懿抓去。魏军接连小胜,司马懿终于忍耐不住,大举进攻蜀军。诸葛亮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不料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险些被擒,从此坚守不出。诸葛亮又送给司马懿巾帼女衣相辱,司马懿也不为所动。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题目,答题时应试根据题干的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把相关的情节简要叙述出来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