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一书经过了孔子的修订,它是()

A:晋国的编年史 B:齐国的编年史 C:鲁同的编年史 D:郑同的编年史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D: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A:《尚书》 B:《逸周书》 C:《论语》 D:《春秋》

一般认为,修订《春秋》的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曾子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原名章垿,曾经用过笔名南湖、诗哲、云中鹤等,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再别康桥》传达出人类固有的对逝去往事的怀念之情,充分体现了“新月派”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三美”主张。 B:《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C: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小说集《随想录》。“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D:报告文学,从属于广义的新闻,是一种真实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文学样式,具有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等多种特点。夏衍的《包身工》就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

11.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 B:《春秋》是由孔子修订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语言极为简练。后来有补充,解释《春秋》的书,称为“春秋三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三皇五帝到汉末时期的悠久历史。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鲁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朝花夕拾》、《呐喊》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光潜,安徽桐城人,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著有《谈美书简》《西方美术史》等。 B:《鸿门宴》和《廉颇蔺相如列传》都选自《史记》,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年间的共三千年间的历史。 C:《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D: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现存的《庄子》分内篇、外篇和杂篇三部分,为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拿来主义》的作者是鲁迅,他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野草》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庄子》是由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庄子是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C:《五人墓碑记》中的“碑记”是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指南录后序》中的“序”也是一种文体,一般用来介绍、评价书的内容或表明写作目的等;《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是古代臣子向君王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看法的一种文体。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多年间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汉书》《后汉书》《三国演义》合称为“前四史”。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是记录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又称《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做的传。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组成,共130篇,50余万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景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C:《指南录》,文天祥诗集,是他把出使被扣和逃归途中所写的诗结集,取集中《渡扬子江》“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作者已经为诗集写了《自序》,故本篇称为“后序”,也为“跋”。 D:《七录斋集》是明代文学家张溥的诗文集。张溥,崇祯四年进士,天启年间曾在家乡组织“应社”,崇祯时组织“复社”,批评朝政。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中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于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6分),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一、 

26.(共20分)
(1)不同之处:汉代儒学吸收了法家、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强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成为正统思想。孔孟儒学则强调“仁、礼”、“德治”、“仁政”等,不受统治者重视。
     发展:吸收fó jiāo 和dào jiāo 的思想;完成了儒学的理论化和思辩化;提出“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
(2)共通之处:都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都认为真正的儒学是孔孟之学;都认为儒学应该改革;都认为儒学应该为现实服务.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