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定都南京,重建国学于鸡鸣山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国子学为()。

A:国子寺 B:国子监 C:翰林院 D:集贤院

隋代专掌学校教育的机构是()。

A:国子寺 B:太常寺 C:国子监 D:国子学

宋初中央最高学府是()。

A:国子寺 B:太常寺 C:国子监 D:国子学

中国古代产生的第一个独立的教育行政机构是( )。

A:汉代的太常寺 B:北齐的国子寺 C:隋代的国子寺 D:唐代的国子监

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立( ),这是我国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的开始。

A:国子监 B:国子寺 C:国子学 D:太常寺

标志着我国设立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和专门教育长官的开始是( )

A:汉代太学 B:唐朝国子监 C:隋朝国子寺 D:齐国稷下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庙,即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和祭祀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B:“侍书”,古代官职名,指辅导太子学业,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时为翰林院属官。 C:青苗法,为宋代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也称“常平新法”,其最终目的是充实国库,调节贫富差距。 D:“国子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也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监”或“国子寺”。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明清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称为“监生”。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C: “先大母婢也”中 “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D: 元杂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其中“生”为男性角色,“旦”为女性角色,“正旦”是指女主角。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