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极坐标系中,过圆的圆心,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c26816899be0af85.gif]
圆[df53362aa023577e.gif]的圆心[1fdf77ea71a156b3.gif],过圆心,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f1052412dd61f474.gif]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小题】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小题】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小题】
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小题】
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将标准状况下a L HCl气体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能鉴别Ba(NO3)2 、Na2CO3、K2SO4三种溶液, 则该试剂是
A:KNO3溶液 B:稀H2SO4 C:NaOH溶液 D:Na2SO4溶液
32. 稀土是我国丰产元素,几种稀土元素可用有机萃取剂分离。A是一种有机萃取剂,结构简式:
(1)A所属化合物类型是____________。
(2)A可由有机物B与无机物C通过____________反应制得,写出B的简式____________,C的分子式____________。
(3)若1分子B在一定条件下可脱去2分子水生成D,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1)酯类 (2)酯化 [bf734408a1635775.jpg] (3)[5034cb9c6ac867cc.jpg]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 “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现配制500mL0.5moI/L的NaOH溶液
(1)需要的仪器除用量筒、烧杯、玻璃棒外,(2)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
(3)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 (4)应在小烧杯里应称量___克氢氧化钠.
(5)配制过程主要有:溶解、_____、转移、______、加水稀释、定容、摇匀,而
(6)后转移到试剂瓶里并贴上标(7) 签。(8)若取上述溶液100mL,(9)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10)如果其它各项操作均正常,(11) 仅有一项下列操作时,(12)对配制结果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或无法确定)?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配制前容量瓶不干燥_______.定容后摇匀时有液体贱出______.
(1)500mL的容量瓶和胶头滴管,(2)10.0 (3)冷却、洗涤
(4)0.5moI/L (5)偏高、无影响、无影响
下列仪器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坩埚
某高级脂肪酸 0.2mol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共6.8mol;同量的
与64g溴完全加成.求该高级脂肪酸分子中m和n的值.
m=17,n=31
[59fbab5f9877572c.gif]为0.4mol,与0.2mol[91a84eb9731c0c1f.gif]完全加成,说明该酸分子中有两个碳碳双键,则n与m的关系是:n=2m+1-4=2m-3……①
该高级脂肪酸的分子式是[ceb1a7ea0d49a71d.gif],1mol该酸完全燃烧后生成(m+1)mol [17015eb9897f3c7d.gif]和[d0c2a24ae2e5b095.gif].已知0.2mol[91a84eb9731c0c1f.gif]完全燃烧生成[17015eb9897f3c7d.gif]和[f48322195173dbd0.gif]共6.8mol,则可列式:1∶〔(m+1)+[e6e8d15c5106348e.gif]〕=0.2∶6.8 即2m+n=65……②
综合关系式①、②计算可得:m=17,n=31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试题。
戊午上高宗封事
臣谨按:王伦本一狎邪小人,市井无赖,顷缘宰相无识,遂举以使虏。专务诈诞,欺罔天听,骤得美官,天下之人切齿唾骂。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臣事金国,南面称王,自以为子孙帝王万世不拔之业,一旦金人改虑,捽而缚之,父子为虏。商鉴不远,而伦又欲陛下效之。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人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人藩臣之位乎?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夫三尺童子,至无识也,指仇敌而使之拜,则怫然怒;堂堂大国,相率而拜仇敌,曾童孺之所羞,而陛下忍为之邪?
伦之议乃曰:“我一屈膝,则梓宫可还,太后可复,渊圣可归,中原可得。”呜呼!自变故以来,主和议者,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然而卒无一验,则敌之情伪已可知矣。而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仇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就令敌决可和,尽如伦议,天下后世谓陛下何如主也?况敌人变诈百出,而伦又以奸邪济之,则梓宫决不可还,太后决不可复,渊圣决不可归,中原决不可得。而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可为痛哭流涕长太息矣。
向者陛下间关海道,危如累卵,当时尚不忍北面臣敌,况今国势稍张,诸将尽锐,士卒思奋。只如顷者敌势陆梁,伪豫入寇,固尝败之于襄阳,败之于淮上,败之于涡口,败之于淮阴,较之往时蹈海之危,固已万万。傥不得已而至于用兵,则我岂遽出敌人下哉?今无故而反臣之,欲屈万乘之尊,下穹庐之拜,三军之士不战而气已索,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非惜夫帝秦之虚名,惜夫天下大势有所不可也。今内而百官,外而军民,万口一谈,皆欲食伦之肉。谤议汹汹,陛下不闻,正恐一旦变作,祸且不测。臣窃谓不斩王伦,国之存亡未可知也。
虽然,伦不足道也,秦桧以心腹大臣而亦为之。陛下有尧、舜之资,桧不能致陛下如唐、虞,而欲导陛下为石晋。近者礼部侍郎曾开等引古谊以折之,桧乃厉声责曰:“侍郎知故事,我独不知!”则桧之遂非愎谏,已自可见。而乃建白,令台谏侍臣佥议可否,是盖畏天下议己,而令台谏侍臣共分谤耳。有识之士,皆以为朝廷无人,吁,可惜哉!顷者孙近附会桧议,遂得参知政事。天下望治有如饥渴,而近伴食中书,漫不敢可否事。桧曰敌可讲和,近亦曰可和;桧曰天子当拜,近亦曰当拜。臣尝至政事堂,三发问而近不答,但曰“已令台谏侍从议之矣” 。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容充位如此,有如敌骑长驱,尚能折冲御侮耶?臣窃谓秦桧、孙近亦可斩也。
臣备员枢属,义不与桧等共戴天。区区之心,愿断三人头,竿之藁街。然后羁留敌使,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则三军之士不战而气自倍。不然,臣有赴东海而死耳,宁能处小朝廷求活邪!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举以使虏 举:拿来
B.谁不以此说啖陛下哉 啖:利诱
C.只如顷者敌势陆梁 陆梁:跳梁,跳跃行走不受拘束
D.引古谊以折之 折:责备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B.此鲁仲连所以义不帝秦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桧乃厉声责曰 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D.祸且不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竿之藁街
A.今无故而反臣之 B.欲屈万乘之尊
C.今内而百官 D.漫不敢可否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绍兴七年,金国废黜伪齐国皇帝刘豫,利诱南宋向金国投降。宋高宗习于苟安,不顾人民的反对,信任秦桧,让他主持和议。绍兴八年,胡铨上这个封事,反对和议,直接指斥皇帝。
B.文中以事实证明,虽然南宋的军队曾经接连在襄阳、淮上、涡口、淮阴等地败给了金国,但是比起当年在海上崎岖辗转的经历,已经好了万万倍。完全可以与金国一战。
C.文章以愤激语作结,指出屈辱的和议如告成,宋朝地位降低,成为金国的藩属,那就是个小朝廷了。
D.这篇奏疏弹劾王伦、秦桧、孙近三人,目的却是反对和议。金使是王伦引来的,所以先弹劾王伦。但是主持和议的是秦桧,所以弹劾秦桧是全篇的重点。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者无故诱致敌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
②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
【小题1】A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C
【小题5】①现在他无缘无故地引来金国使臣,以“江南诏谕使”的名义同我朝谈判,这是想把我大宋当作臣妾,想把我大宋看作刘豫啊!
②皇上一投降,那末宗庙社稷的神灵都将被金人所玷污,祖宗养育了几百年的人民都要衣襟向左改变风俗了!
【小题1】A、推举
【小题2】A、代词 B……的原因/靠它来 C、竟然/就 D、将要/尚且
【小题3】A、名作动 B、使动 C、名作状 D、一般动词
【小题4】C、不是被打败,而是使之败,战胜了金国
【小题5】①注意“今”“致”“臣妾”“刘豫”的用法;②注意“一”“屈膝”“左衽”等词的用法
译文:
我恭谨地考察过:王伦本来是一个行为轻薄奸邪的小人,街市上的狡诈之徒,前不久因宰相秦桧没有眼力,竟推举他出使金国。他专事奸诈虚妄,欺骗皇上,突然得居高官,天下人无不痛恨唾骂他?现在他无缘无故地引来金国使臣,以“江南诏谕使”的名义同我朝谈判,这是想把我大宋当作臣妾,想把我大宋看作刘豫啊!刘豫象臣妾一样侍奉金人,面朝南做上了儿皇帝,他自认为这是子孙称帝而万代不会改变的事业,金人一旦改变主意,就把他揪住捆绑起来,父子都做了俘虏。先例可鉴,记忆犹新,而王伦又想要皇上效法刘豫。天下是祖宗创立的天下,皇上所居的帝位是祖宗传下的帝位。怎么能把祖宗的天下变为金人的天下,把祖宗的帝位变成金人附属国儿皇帝的地位呢!皇上一投降,那末宗庙社稷的神灵都将被金人所玷污,祖宗养育了几百年的人民都要衣襟向左改变风俗了!朝廷执政大臣都将降为陪臣,全国的士大夫都要废弃汉族的礼服,换上金人的服装。到时金人的贪欲无法满足,怎么知道他们不会象对待刘豫那样用无礼的态度强加到我们头上呢!三尺儿童是最不懂事的,如果指着敌人要他跪拜,那他也会怫然大怒;现在,堂堂宋国,一个接一个地拜倒在敌人脚下,就是小孩于都感到羞耻,难道皇上忍心这样做吗?
王伦的意见竟说:“宋朝只要向金人投降,那末徽宗的灵柩便可归还,太后便可回国,钦宗便可归返,中原便可收复。”唉!自从汴京沦陷以来,主张议和的人,谁不是拿这种话来引诱皇上呢?但是终究没有一桩应验的,金人是真心还是假意就已经非常清楚了。而皇上还不醒悟过来,耗尽百姓的膏血却不知顾惜,忘了国家大仇却不思报复,含垢忍辱,拿天下来臣事金人却心甘情愿。即使金人一定可以讲和,完全象王伦所说的那样,那天下的后人又将会把皇上说成是什么样的君主呢?何况金人狡诈多端,而且王伦又用奸诈的手段帮助他们,那么徽宗的灵柩决不可能归还,太后决不可能回国,钦宗决不可能归返,中原决不可能收复。然而膝盖一弯曲便不能再伸直了,国势一衰微便不能再振作了,真叫人为此痛哭流涕长叹不已啊!
过去皇上辗转避难在海道上,危险得象垒起来的蛋一样,那个时候尚且不愿面向北方对敌称臣,何况现在国家形势逐渐好转,将领们竭尽锐气杀敌,士兵们渴望奋起抗战。就比如前不久金人势力到处侵扰,刘豫配合金人入侵,我军就在襄阳、淮水、涡口、淮阴等地击败过他们。现在比起当时流离在海上那样的危险境遇,当然已经好了万倍。假使不得已而非用兵不可,我们难道就一定会败在金人之下吗?观在无缘无故地反而臣服于金人,要委屈皇帝的尊严,向金人俯首跪拜,三军将士不等作战士气就已经衰竭了。这就是鲁仲连仗义不尊秦为帝的原因,不是舍不得那尊秦为帝的虚名,而是顾惜那天下大势不容许这样做。现在朝廷内大小官员,朝廷外军队和百姓,异口同声,都想吃王伦的肉。内外议论纷纷,皇上却不闻不问,我真担心一旦事变发生,祸害将不可预料。我私下认为不杀掉王伦,国家的存亡就不可想象。
纵然如此,王伦不值一说,而秦桧凭着朝廷心腹大臣的身份也做出这样的事。皇上有唐尧、虞舜的才资,秦桧不能使皇上成为唐尧、虞舜一样的国君,却想诱导皇上做石敬塘那样的儿皇帝。近来礼部侍郎曾开等人引用古人所说的道理来驳斥他,秦桧竟大声责备他们说:“你知道古人的事,我难道不知道吗!”秦桧坚持错误、不听别人的劝告,从这件事上就自然可以看清楚。至于他提出建议,让御史台、谏院和左右侍从共同讨论可否议和,这大概是害怕天下人议论自己,而让御史台、谏院和左右侍从共同来分担舆论的指责。有见识的人士,都以为朝廷没有人才。唉!真痛惜啊!孙近附和秦桧的意见,于是做到参知政事。天下人盼望太平如饥似渴,孙近却在中书省吃白饭,议事时完全不表示赞成或反对。秦桧说对敌国可以讲和,孙近也说可以讲和;秦桧说天子应当向金人下拜,孙近也说应当下拜。我曾经到过政事堂,多次提出质问而孙近却不回答,只是说:“已经命令御史台、谏院和左右侍从讨论了。”唉!参预决定国家大事却只求讨人喜欢,空占官位到了这种地步,如果敌骑长驱直入,还能抗拒敌人抵御外侮吗?我私下认为秦桧、孙近也应该斩首。
我充当枢密院一名属员,誓不与秦桧等同活在一个天底下。我的小小心愿,就是希望将秦桧、王伦、孙近三人斩首,把他们的头颅悬挂在竹竿上到藁街上去示众。然后拘留金国使者,责备他们违背礼义,再从容地派出讨伐金国的军队,那末三军将土不待作战就已勇气倍增。不这样的话,我只有跳入东海一死罢了,岂能留在小朝廷苟且偷生吗?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