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熊芳芳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像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文章开头列举了《诗经》中的句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根据全文,理解“语文”与“浪漫”之间是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

答:

通读上文,你最欣赏的一点是什么?请围绕你最欣赏的一点简要加以分析。

答: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写陶潜,孟郊,王昌龄,李白等,是为了阐释语文来自于浪漫,悠闲,宁静的心境。

B.作者写盘古,女娲,精卫,夸父等,是为了描绘出祖先大胆的想象和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

C.作者写孔雀东南飞,木兰从军,写雪莱,但丁等,生动地阐释了从浪漫心灵出发的语文可以引导人们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D.全文围绕“语文天生浪漫”这一话题,信手拈来,既有诗句和神话传说,又有文学长廊中的历史人物,材料丰富,很有感染力。

E.本文饱含激情,语言流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内容层层展开,阅读本文,给人在浪漫的语文世界徐徐穿行之感。

【小题1】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古人的浪漫情怀;并为“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作铺垫,同时,与上文的"遥远"和标题中的"天生"一词相照应。

【小题2】①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3分)②浪漫的语文呼唤着浪漫的情怀,唯有具备一些浪漫的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3分)(只要围绕上述两个要点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若与参考答案不同而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小题3】示例一:广征博引,文化底蕴十足。文中引用了陶潜等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形成强大的文化氛围,营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文章的文采。

示例二:大量运用整句,行文富有文采,文中反复使用“因着浪漫……”的句式,构成强大的排比阵势,既增强了语势,又浓厚了行文情感。

【小题4】C D


解析:

【小题1】

“作用”类题目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具体点要考虑内容、主旨、表现手法及结构上的作用。文章开头列举了《诗经》中的句子, 内容上写出“语文”与“浪漫”关系之渊源,突出了主旨;从结构上说照应了本题,引出了下文。

【小题2】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评价。要注意中心句、结论句、承上启下的关键句。第六段是对四五的总结,第十段是对七八九段的总结;第十二段是举例论证,前后的议论段为其论证的观点及得出的结论。

【小题3】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要观点集中合理,分析有理有据,表述清晰流畅。要抓住文章在写法或语言上最突出的一点,要言之有理,分析好处及作用。

【小题4】A王昌龄因浪漫引发了豪壮的情怀。B是为了阐释“语文从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这一观点。E未运用“说明”这一表达方式。

在极坐标系中,过圆的圆心,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c26816899be0af85.gif]


解析:

圆[df53362aa023577e.gif]的圆心[1fdf77ea71a156b3.gif],过圆心,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f1052412dd61f474.gif]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小题】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小题】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

【小题】

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小题】

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将标准状况下a L HCl气体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b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只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就能鉴别Ba(NO3)2 、Na2CO3、K2SO4三种溶液, 则该试剂是

A:KNO3溶液 B:稀H2SO4 C:NaOH溶液 D:Na2SO4溶液

32. 稀土是我国丰产元素,几种稀土元素可用有机萃取剂分离。A是一种有机萃取剂,结构简式:

(1)A所属化合物类型是____________。

(2)A可由有机物B与无机物C通过____________反应制得,写出B的简式____________,C的分子式____________。

(3)若1分子B在一定条件下可脱去2分子水生成D,D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1)酯类  (2)酯化  [bf734408a1635775.jpg] (3)[5034cb9c6ac867cc.jpg]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 “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钙、硒、氟应理解为

A:元素   B:单质   C:分子    D:氧化物

现配制500mL0.5moI/L的NaOH溶液

(1)需要的仪器除用量筒、烧杯、玻璃棒外,(2)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

(3)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 (4)应在小烧杯里应称量___克氢氧化钠.

(5)配制过程主要有:溶解、_____、转移、______、加水稀释、定容、摇匀,而

(6)后转移到试剂瓶里并贴上标(7) 签。(8)若取上述溶液100mL,(9)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10)如果其它各项操作均正常,(11) 仅有一项下列操作时,(12)对配制结果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无影响或无法确定)?定容时俯视刻度线________.配制前容量瓶不干燥_______.定容后摇匀时有液体贱出______.

(1)500mL的容量瓶和胶头滴管,(2)10.0 (3)冷却、洗涤

(4)0.5moI/L  (5)偏高、无影响、无影响

下列仪器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

A:试管 B:烧杯 C:量筒 D:坩埚

  某高级脂肪酸 0.2mol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共6.8mol;同量的与64g溴完全加成.求该高级脂肪酸分子中m和n的值.

m=17,n=31


解析:

[59fbab5f9877572c.gif]为0.4mol,与0.2mol[91a84eb9731c0c1f.gif]完全加成,说明该酸分子中有两个碳碳双键,则nm的关系是:n=2m+1-4=2m-3……①

  该高级脂肪酸的分子式是[ceb1a7ea0d49a71d.gif],1mol该酸完全燃烧后生成(m+1)mol [17015eb9897f3c7d.gif]和[d0c2a24ae2e5b095.gif].已知0.2mol[91a84eb9731c0c1f.gif]完全燃烧生成[17015eb9897f3c7d.gif]和[f48322195173dbd0.gif]共6.8mol,则可列式:1∶〔(m+1)+[e6e8d15c5106348e.gif]〕=0.2∶6.8 即2mn=65……②

  综合关系式①、②计算可得:m=17,n=31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