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召南•甘棠》的核心内容是()。

A:睹物思人 B:见异思迁 C:如实记录 D:表达怨愤

沙悟净的一生有五个阶段,其中不包括()。

A:学道成仙 B:遭贬成魔 C:取经赎罪 D:人间做官

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说明原因。 按装 园满 遭迂 愉乐 震奋 欠收 光茫 克苦题纲 钢强 粉碎欣尝 贬眼 惨酷 脉博 恣态

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6、7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6.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__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

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末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7.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

答:

6.D

7.答案示例:诗人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并自喻,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自已对仕官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正因为这两句诗有如此高的思想、艺术境界和深刻的哲理,所以才会成为千古名句。(意思对即可)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人常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思乡之情。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抒发了对家乡的一片深情,而崔颢则在《黄鹤楼》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表达了无限的惆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按要求默写

  爱国之情,人所共有。苏轼以① “ ,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文天祥以“人生自古谁无死,② ”表达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范仲淹以③“ ”来表达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这些蕴含炽热情感的名句,感动了无数读者。

①会挽雕弓如满月②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为__之君的诸多愁绪的诗句是“ ? ”。

(2)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

(3)范仲淹遭贬仍不忘家国,借《岳阳楼记》“ ”的句子抒发心怀天下的远大抱负。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恰”“壑”“嫠”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如本题“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泣”是使哭泣的意思,注意不能写成“弃”;“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恰”错误率很高,需要注意。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