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逐客已无家:__之人,已无家可言。

A


解析:

秋老:指暮秋时节。是日惊秋老:感叹现在已经到了暮秋时节。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寻除著乍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土,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攉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K#s*5/u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

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

B.其五恤狱讼。 狱:案件。

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成:同意。

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旌行。 处分:处罚。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 ②赵氏求救于齐

B.①乃召绰,告之以事 ②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C.①因称其有王佐才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D.①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②故木受绳则直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

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在官岁余,未见知。

译:

②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译:

③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译: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①(苏绰)在职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

         ②周文帝就把苏绰叫来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

         ③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


解析:

【小题1】A 除:授官  C 赞成:帮助完成  D 处分:处理安排

【小题1】以:把/因为当时尚未委以重任  A 向  C 于是  D 就

【小题1】当时尚未委以重任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苏绰字令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计算的方法。他的从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宇文泰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分别时,问他:“你家的子弟里面,谁是可以任用的?”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不过行台的各位官员遇到疑难的问题,都是向苏绰请教然后决定。各部门的公文,苏绰又为它们拟定条款格式。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干。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请求出外面找人商议。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酌情裁定。惠达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问:“谁为你出这个主意的?”惠达说出苏绰的名字,并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周文帝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不久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有一次,苏绰跟随周文帝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鱼,走到城西汉代原来的仓池,周文帝回头问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有人说:“苏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请问他吧。”周文帝就叫来苏绰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周文帝更加赞赏,于是跟他并马徐行到昆明池,忘记了看鱼,结果连网也没张就返回长安城。于是留住苏绰在府里一直到夜里,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周文帝整理衣裳端正地跪着,不觉膝行到了前席。就这样一直谈论到天亮也不觉得厌倦。第二天一早,周文帝对周惠达说:“苏绰真是个奇才,我现在要任命他处理政事。”立即授予苏绰大行台左丞职位,参与主管机要事务。从此对苏绰的宠信日益深厚。

周文帝正想改革时政,以求拓展强国富民的路子,所以苏绰能够全部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辅佐周文帝成就大事。他又拟了六条诏书,奏请施行。第一条先修心,第二条敦教化,第三条尽地利,第四条擢贤良,第五条恤狱讼,第六条均赋役。周文帝非常重视,经常把它放在座位旁边。又命各部门官员熟读它,那些不能通晓六条诏书以及计帐方法的刺史太守县令,不准担任官职。苏绰生性节俭朴素,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因为四海还没有平定,常把治理天下当作自己的责任。他广泛地寻求优秀人才,共同拓展为政之道,凡经他推荐的人,都做了高官。周文帝也诚心诚意地委任他,而没有闲话。有时外出巡游,常预先在白纸上签署自己的名字而交给苏绰,如果有需要处理的事,就及时安排施行。等到周文帝回来,禀告他知道就可以了。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长期思虑劳累,于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苏绰死在任上,时年49岁。

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一组排比句。可以调整语序,但不可改变原意。

在2009年全国万人体育舞蹈大赛现场,每个充满力量的舞姿都呼呼作响,就像匆匆变幻的光和影。

答:

在2009全国万人体育舞蹈大赛比赛现场,每一个舞姿都充满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解析:

社科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辨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

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

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

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C.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

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

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

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C.“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早在春秋时代,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D.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

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左中右”三种人中,“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

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

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D


解析:

【小题1】D项由第一自然段可知,是对该段主要信息的概括。A项主要信息在第一段,正确的信息是孔子创立的儒学“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并没有忽视该哲学思想。B项“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等内容,不是孔子所创建的,“隆礼”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文中也明确表示不是孔子所创造的,“尚中道”也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尧舜时期就已存在,故该项错。C项的表述只是一种现象,并没有体现儒学思想的内涵,答非所问,故该项错。

【小题1】该题信息涉及到第二、第三、第四三个自然段,涵盖了孔子儒学的内容。D项见第四自然段,是孔子对中道思想的理解。A项信息在第二段,礼教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到了西周的周公才编制礼乐,故该项中说“‘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错。B项信息在第三段,“仁政”的主张是孟子提出的,张冠李戴。C项信息在第四自然段,该项中前提条件错,唐尧舜时期不是春秋时代,故该项错。

【小题1】D项信息涉及到全文,是对文中主要信息的正确概括。A项信息在第二段,“唯一保证”错误;“始终起着积极作用”错误,原文是说“曾产生过积极作用”,故该项错。B项信息在第四段,“中庸、过、不及”是指事物发展的三种形态,不是指人,故该项错。C项信息在最后一段,“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错误,原文只是说要“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而不是全部的哲学思想,扩大了范围,是对文中信息的错误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续写一段话,从不同方面阐述写好汉字的意义,并写一句建议

性结语。要求:角度恰当,观点明确,语言得体,不超过60字。

书法是源于中国文字的一门艺术,它与京剧、武术、针灸并称为中国“四大国粹”。书法艺术本身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也充当了文化使者的角色。作为一个中国人,写好汉字应当成为一种自觉。

示例:往大里说,这是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往小里说,这是对自己形象的塑造(3分)。应把写好汉字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技能来训练。


解析: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题目

自然界有许多植物的叶子会运动,比如含羞草、合欢等豆科植物白天张开叶子,晚上会合上叶子“睡眠”;捕绳草的叶子能闭合起来捕食苍蝇等昆虫。像含羞草、合欢等植物的这种“睡眠运动”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关注,可是植物为什么会睡眠,却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德梅兰把含羞草放到光线照不到的洞穴里,发现它的叶子依然以24小时为周期开合。这说明含羞草体内存在一种不受外界光线等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19世纪,达尔文在《植物的运动本领》中说,植物在晚上闭合叶子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20世纪80年代,德国希尔德奈希特的研究报告指出,叶子的开合是由一种称为“膨压素”的植物激素控制的。此后,日本上田实等人从植物中抽出包含数千种化合物的萃取物,最后成功分离出两种活性物质,一种是可使植物叶子张开的“兴奋物质”。

  植物睡眠之谜之所以长期不得其解,就是因为此前没有人想到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人们进一步了解到,豆科植物叶下珠的安眠物质是一种含葡萄糖的配醣体,白天配醣体水解,安眠物质浓度降低,夜晚配醣体重新合成,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而配醣体的合成分解是由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我。相反,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醣体,在夜晚配醣体水解,兴奋物质浓度降低,叶子随之闭合。如果用人工合成的半乳糖代替葡萄糖,由于半乳糖在铁扫帚体内不会水解,反而会成为一种睡眠阻断剂,使铁扫帚始终不能睡眠,以致两个星期之后因缺水枯萎而死。

  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植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Ks*5*u

从原文看,以下对“植物睡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指植物的叶子为适应外界环境而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B.指含羞草、合欢等植物晚上把叶子自动闭合起来的现象。

 C.指所有豆科植物都具有的晚上把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D.指豆科植物和捕绳草等所具有的叶子闭合起来的现象。

从原文看,以下研究最能揭开“植物睡眠”的一项是

 A.德梅兰提出含羞草体内存在着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的“生物钟”。

 B.达尔文指出植物在晚上睡眠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夜晚低温之害。

 C.希尔德奈希特提出植物睡眠是由植物体内的“膨压素”控制的。

 D.上田实等人提出植物体内存在着可使叶子闭合的“安眠物质”。

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了其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的合成与分解。

 B.铁扫帚安眠物质的配醣体在夜晚合成,于是兴奋物质浓度相对降低。

 C.合欢、田菁等豆科植物如果长期得不到睡眠的话,就将枯萎而死。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若给本文加一个标题,你想出怎样的好题目?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植物睡眠之谜


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生物多样性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的总称。它是由地球上生命以其环境相互作用并经过几十亿年的演变进化而形成的,是地表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生物多样性与其物理环境相结合而共同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美化和稳定生活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物多样性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对人类的生存所具有的现实和潜在意义难以估量。因此,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0多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签署通过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一项全球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宣言,目的是为了当代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了生物多样性的固有价值,尽最大可能维持、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

生物物种多样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水热条件的差异、地形的复杂性和地理隔离程度造成的。许多热带岛屿和其他一些陆地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地理位置相对孤立,境内地表复杂,使得这里生存的生物种类最多。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由于各种自然原因,难以计数的生物已经灭绝,现存的500—1000万种生物仅是过去曾经生活过的几十亿种中的少数幸存者。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被破坏,由此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弥补的。这不只是直接减少了人类可利用的生物资源,还可能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一般认为,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将给以其为生存条件的其他10—30种生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起源与进化的基础,生物等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保护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遭受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因此,采取有利措施保护生物多样性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从原文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生物物种的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方面。

B.生物多样性是在漫长的演变进化中,由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在几十亿年的漫长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群体的总称。

D. 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水热条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离程度等因素,与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B. 地球上多数生物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对生物环境的破坏、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C.生物资源的利用必然导致物种的灭绝和生态系统的破坏,其造成的遗传多样性的损失是不可逆的。

D. 一种生物物种的灭绝,就会使10—30种生物物种灭绝,从而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物资源越来越少。

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只有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特点,改造生物基因,才能为人类创造出适宜的生存环境。

B. 《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签定,将使现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维持、保护和利用。

C. 由生物物种多样性分布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极地地区的生物物种比较贫乏。

D.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培育动植物的新品种,弥补物种的缺失。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C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是不是国奥队强劲还未可知,________对手防线的弱不禁风是肯定的;________“打烂篱笆墙”说明不了什么,________国奥小将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多次打烂过来自不同国家的“篱笆墙”。________这次主场迎战韩国队有所突破,________,一切侥幸都证明不了什么问题。

A:但是 由于 因此 除非 那么 B:虽然 所以 因此 如果 那么 C:但是 所以 尽管 除非 否则 D:虽然 由于 尽管 如果 否则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作为科学家的钱学森已然殒世,但是,在历史的天空中,钱学森必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颗明星——就像那颗距离地球大约2.23亿公里的“钱学森星”一样,长久闪耀在苍穹。

在中国,钱学森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什么是科学家,什么是科学精神,那就是对这个世界永远充满好奇与探索,不为自己设置任何禁区。钱学森身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而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体味他对中国的真正价值。

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

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

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__,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他同时又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他甚至在1981年《自然杂志》第4 卷第7 期题为《开展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一文中提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而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1958年3月1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钱学森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年轻学者张沁文于1980 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斗转星移,岁月不居,钱老走完了他的近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我们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真正体味他对中国的重要价值。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B.钱学森而认为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C.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__——“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

D.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他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也可以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

E.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本文的题目是“钱学森的遗产”,结合全文,说说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怎样一笔丰厚的遗产?

答:

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

答:

作者在文章最后说:“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 ——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并说说对你的启示。

答:

【小题1】CD

【小题1】

①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使他的祖国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发展成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

②创建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③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

④认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⑤对建筑与城市有研究,提出“山水城市的设想”。 

⑥他的“系统科学观”常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

【小题1】首尾呼应,末段是首段的延伸和升华;感情真挚,集中抒发作者对钱学森的崇敬之情;以诗意的语言高度概括了钱学森对后代的影响和作用。

【小题1】钱学森创建和领导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使中国能够发射导弹,并把卫星送上天,这是他最“宏大”的作品,(2分)但并不是唯一的成就,他还被人们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2分)他在中医、建筑与城市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提出“系统科学观”“工程控制论”等思想。(2分)总之,他是一位如此广泛地涉猎如此广泛的领域的科学家。启示:研究解决问题,不是某方面知识就可以解决,现代信息化时代,更需要我们广学博识,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2分)


解析:

【小题1】C文中说“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__,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似乎”表示一种可能性,而非绝对性。D文中说“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不能”表示一种否定,若去掉“不能”意思完全相反。

【小题1】答出一点1分。

【小题1】写作特点从结构、内容,语言和感情两个方面作答。每点2分。

【小题1】结合钱学森的成就,写出自己的认识即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一期的《瞭望新闻周刊》有文章称“消费就是爱国”,有关专家撰文加以嘲笑:我从来没有想到量入为出的生活方式,居然会成为一种道德瑕疵。 B:当然我们不能以此来要求心智不高内力不坚的芸芸从生,但我仍然很高兴看到在中国古代文人中有这样一个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例子。 C:我们习惯于为一些宏大的思路击掌,却忽视了那些看似不足为训却有可能带来制度影响的小变革。 D:官窑瓷器一般都是专门供给宫廷的御用品,存世量相当少,在民间更是凤毛麟角,这些收藏者动辄就说自己收到了“官窑”,很让人怀疑。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